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她们却像坚韧而青葱的小草,扎根在各个领域,用爱与智慧,撑起社会发展“半边天”。
“因为我们相信,妇女拥有无限力量!”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妇女,成为这个时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也有这么一位充满力量的“她”——爱德村医申红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白衣天使”的芳华。
山西省平顺县北头村地处太行山脉南端,平均海拔米,群山叠嶂。这个小村庄的路,申红玲背着她的药箱,走了二十年。每当看到村道上有一个穿着白大褂的、越行越近的身影,村民们就知道,申大夫又来看诊送药了。
申红玲正在为村民测量血压
“我刚做村医那会,这里卫生室的设备缺乏,一些村民的小病酿成大病。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也无能为力。”回忆起这些,申红玲眼眶有些发红。
再看看如今,北头村卫生室早已焕然一新,爱德“乡村振兴医疗发展计划”捐赠的制氧机、心电图机等18样新设备纷纷投入使用,在村卫生室里为村民们提供服务。“真是太不一样了!”申红玲感叹道。
她决定:回乡,为了父老乡亲年,申红玲从卫校毕业。同学们都想留在城市工作——25岁的申红玲也跟他们一样。但彼时,一则来自家乡的消息改变了申红玲留在城市的想法:村里医务室的老村医患病卧床,已无法再为村民们看诊治病了。
拿着医疗箱,申红玲行走在家乡的小道上
“在我心里,北头村的父老乡亲们都是我的亲人。得知老村医不能再为村民服务的那一刻,我觉得,北头村需要我。”就这样,申红玲回到了北头村,做起了一名乡村医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申红玲踏入北头村的医务室时,她震惊了:医务室连最基本的问诊器材和常用药都缺乏,更糟的是,房顶上的水正往下滴……
但这些,都没有吓倒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缺药、缺设备的医疗环境,保障村民们的健康。
她发现:改变观念比治病更难北头村共有1,多名村民,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常年以腌菜、面米糊为主要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让北头村成为一些消化疾病的高发地。
有一年,为治疗当地高发的小儿腹泻,乡里要求各村镇推广轮状病*口服液,做好预防工作。但当申红玲和乡卫生所的工作人员上门为村民体检、并建议村民们为家中婴幼儿购买轮状病*口服液时,竟直接被村民们吵着推出门外,“我孩子健健康康,要喝什么病*口服液?!”
“一个女孩子被村民这么误会,心里肯定是很委屈的。”申红玲说。
虽然连吃闭门羹,但只要想到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申红玲浑身都会蓄上劲儿。三个月内,她和乡里卫生所的干部们一家一家地走访,给村民做工作。生于斯长于斯的她明白,“其实村民们最在乎的是花钱”。于是,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村民论起了成本——“这个口服液40块钱,你家孩子万一要得个腹泻,输液、吃药……随随便便都要花两三百块钱呢!”
她的真诚最终打动了村民,他们开始愿意相信这个执着的姑娘。那一年,北头村所有有婴儿的家庭都购买了轮状病*口服液。“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村里16个常年腹泻的小孩子,全部痊愈,村里婴幼儿腹泻发病率直接清零。”
正是这件事令申红玲意识到,村民们并不是“油盐不进”——只要肯付出耐心,认真沟通,彼此的信任关系就得以建立。与此同时,她也更明确“预防大于治疗”这一医学理念,在工作中也常常向村民倡导“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渐渐地,申红玲成为了乡亲们眼里的“健康百事通”。
她感叹:多年“心病”终于放下比起转变村民们的观念,缺乏诊疗设备的局面,才是曾经让申红玲感到无力的。年夏天,一位60多岁的村民步履蹒跚来村医务室。他是申红玲在高血压档案中管理的病人,通过服药和调养,病情已经稳定了一段时间。
但这一天,老人感到脖子特别难受。很快感到腰部也不舒服,脸部也开始涨红。检查发现,老人血压正常,心率却异常。因为卫生室没有其他医疗设备来做进一步的检查,所以申红玲只能医院做个详细检查。
起初老人不愿意,觉得自己是小问题,开点药就行了。但在申红玲的反复劝说下,老人才同意让子女带他去县城看病,而此时老人虚弱不堪的身体已经走不动路了,大家立刻为他拨打了。
由于北头村地处山区,山路环绕,离县城远,所以当急医院进行全力抢救后,老人还是不幸离世——死亡报告显示是急性心肌梗死。
“要是有更多的诊疗设备,当时就可以确诊并采取急救措施。”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件事,申红玲依然会小声啜泣。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说起现在,申红玲的眼里有了光。
“国家对基层医疗的软硬件投入逐步提高,已经让村民们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而爱德基金会开展的村医培养项目、乡村振兴医疗发展计划,既为我这种乡村医生带来更多先进的医学知识,又为我们卫生室提供了很多医疗设备。”看着村卫生室里的心电图机、制氧机、B超机申红玲笑得合不拢嘴。
申红玲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检查身体
爱德基金会捐赠的医疗设备送来没多久,申红玲就用这些新设备为村民们举行了一次体检,当时就有一位老人检查出心梗……这一次,红玲立即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发现老人75%的心血管已经被堵塞,所幸手术后转危为安。
“没有让当年的悲剧重演,这让我感到欣慰,也解开了我这么多年的心结和遗憾。”说到这个,申红玲眉头舒展,笑靥如花。
从年起,爱德基金会累计培训村医2.2万名,其中不乏像申红玲这样的女性。她们穿梭在大山深处,用爱与智慧,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每一位
服务于各个领域的“她”
因为奋斗,所以美丽!
年6月,由爱德基金会发起的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在广州正式注册成立。成立至今,共协助各类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筹得善款9多万元,并为多家社会组织、累计多人次提供包括声动力公益传播课程、网络筹款课程、项目设计课程、专业认证课程、社会创新类课程等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开展“全城义转”99公益日联合劝募系列活动、“益口同声”品牌发展规划等项目,为培养专业公益人才及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