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肚是指粪便溏薄,乃至稀疏如水样,逐日大便次数增加。高发于夏秋天节,尤以2岁下列的赤子易发。
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可熟,性能不完满,神经调整差,胃酸与消化酶渗出较少,酶的生气低,饮食不妥,以及肠道内受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等习染,都可引发泻肚,乃至可孕育水、电解质凌乱,引发脱水、酸中*等危症。久泻拖拉不愈,可严峻影响赤子的养分、成长和发育。
中医觉得赤子脾胃薄弱,活力繁盛,阴生阳长均须脾胃化生更多的精微充足机体,脾胃的承当相对较重。是以,不论感觉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都可引发脾胃平衡,而成泻肚。
1.感觉外邪
赤子脏腑柔嫩,易感外邪,凡暑热、湿困、寒凉等均能引发脾胃性能失司,孕育泻肚。寒湿泻症见大便清稀,泡沫多,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小便清长,苔白腻,指纹淡红,脉濡。湿热泻症见大便泻下稀疏,急切暴注,色*褐,味臭,小便短赤,苔*腻,指纹色紫,脉数。
2,内伤乳食
因饮食不节或不洁,使脾胃运化尽职,不能腐熟水谷,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水份并走大肠而成泻肚。症见大便量多,稀疏,杂有残渣和乳块,气息酸臭,嗳气纳呆,脘腹胀满拒按,常伴吐逆、矢气,拒按,泻前哭闹,泻后缓和,苔厚腻,指纹色紫,脉滑。
3.脾胃衰弱
若赤子先天天赋不够,后天调补不当,或大病以后,而使脾胃衰弱,运化能干,清浊不分,孕育泻肚。症见久泻不愈,大便水样,次数频多,食入即泻,色淡,时重时轻,面色萎*,舌淡苔薄,指纹淡红,脉濡。
4,脾肾阳虚
脾虚及肾,可致肾阳虚冷,命门火衰,不能暖和脾土,脾阳不够,脾胃运化异常而泻肚。症见大便水样,次数频多,泄泻无度,完谷不化,面*神萎,肢软无力,手脚厥冷,苔薄,脉细,指纹淡。
健脾利湿止泻。
补脾经次,补大肠次,清小肠次,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揉龟尾次,推上七节骨次。
1.寒湿者加揉外劳宫次,推三关次,揉天枢次。
2.湿热者加清大肠次,推六腑次,推下七节骨50次。
3.食积者加清脾胃次,揉中脘3分钟,摩腹3分钟。
4.偏于脾虚者加补脾经次,推板门次,运内八卦50次,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50次。
5.脾肾阳虚者加一指禅推或揉肾俞次,擦八髎擦热为度。
:
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50次,推脾俞次。
1.湿热者加推大椎次,按曲池5~10次。
2.食积者加摩腹5分钟,推胃俞次。
3.脾虚者加揉中脘5分钟。脾肾阳虚者加揉中脘5分钟,推肾腧次,擦八髎擦热为度。
本文摘自金义成传授主编竹素《海派儿科按摩》
更多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