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乳癌病例分析
病例:
患者女,25岁,未婚未孕,因2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有一肿块,“核桃”大小,间断疼痛不适,之后左乳肿胀,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左乳头溢淡红色液体。无外伤及哺乳史。入院后行彩超示:
1.左侧乳腺组织轮廓清晰,10点钟可见一个稍低回声区,范围约45×13mm,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CDFI示内部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PW测及动脉频谱,Vmax:21cm/s,RI:0.80。
2.左侧乳腺乳头旁可见数条乳管扩张,其一内径约2.4mm,透声尚可。
3.右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腋窝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钼靶示:
左乳外象限可见区域性分布细小多形性钙化影,范围广泛,局部腺体结构稍乱;右乳未见明显肿物影。双腋下见淋巴结影。
提示:1.左乳外象限钙化--高度可疑恶性。
2.右乳未见明显异常。
3.BI-RADS分类:左4C右1。
血常规及肿瘤标志物:
WBC:5.^9/L(3.5~9.5),中性粒45%(40~75),淋巴49%(20~50),单核3.8%(3~10)。
CA.04↑U/ml(0~26.4),CA.15U/ml(0~35),CEA3.26ng/ml(0~35)
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病理示:
(左乳10点钟)浸润性癌。
炎性乳癌(I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比较罕见,占原发性乳腺癌的1%~5%,发病年龄平均在(38.5±11.6)岁左右。
IBC属于临床分类,病理类型没有特异性。与一般乳腺癌相比,IBC起病快,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低,短时间的误诊极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生存意义重大。
IBC的临床表现和发展过程类似于急性乳腺炎,如突发性的乳腺肿大、变硬,皮肤发红、温度增高,常累及乳房的30%。一般认为,IBC的红、肿等表现与真皮内淋巴管和血管内癌栓引起脉管扩张有关。年12月第一届国际会议对诊断标准达成了最低要求共识:6个月内迅速出现乳腺皮肤发红、水肿和/或橘皮样外观,并累及乳腺皮肤1/3以上;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为浸润性癌,可伴有或不伴有真皮淋巴管癌栓。
由于二者临床特征的相似性,极易误诊。超声鉴别要点如下:
因此,临床上遇到炎性表现的乳腺疾病时要考虑到该病的可能,尤其是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仔细询问病史及临床症状,结合钼靶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穿刺活检,尽早明确诊断并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编辑:*洁
审核:李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