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
TUhjnbcbe - 2021/10/9 0:01:00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今日优选

影响一个社会。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工作、学业,甚至一辈子的情感生活。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有时父母责怪孩子不努力,但却常常忘记了去反思自己的教育。

想给他们最好的爱,却在操之过急的行为下,变成了孩子巨大的压力。

有时父母想为孩子计之深远,但实际上却是在不知不觉“蛀空”他们的未来,具体的表现有这以下3点。

01

哭穷的父母,是孩子自卑的根源

有没有发现《安家》前十几集中,房似锦几乎都没有怎么笑过?

她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其实就是因为她觉得只有赚越来越多的钱,才会有安全感。

《人民的名义》中,受贿两亿多的一冰箱满满人民币的赵处长说:

“我一分钱都没花,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为什么有的人你们家里条件很好,但还是天天累死累活地拼命赚钱?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拒绝他心仪的对象?

为什么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就是父母的累赘,甚至不应该降临在这个世界上?

因为他们从小被灌输的家庭观念就是:

“我家里穷,我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花的每一分钱都充满了深深的负罪感,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不配。”

当父母把对生活的无力感,对贫穷的恐惧感,通过诉苦和抱怨的形式,在孩子面前展露无遗时,也会使孩子内心变得匮乏和无力。

更可怕的是,一旦这样的思想成型,他们就会更多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已得利益,从来不敢想未来的长远发展,结果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我有个朋友,因为不想再欠父母任何东西,所以他放弃了考研,想让自己早一点经济独立。最近又听说他放弃了单位提供的出国深造的机会,因为想要拼命加班,努力赚钱。当初和他一起进公司的人,如今都已经有了一官半职,房子车子齐全,而他仍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和别人一起合租着一间小公寓。埃德加布莱索说:“一个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做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是会是个穷人。”可能有的人努力赚钱,拥有了百万身家财产。但那种“穷人思维”,却一直根深蒂固在他心里,除了为钱奔波,一生都得不到快乐。也许最初父母哭穷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诉孩子自己的艰辛,想让孩子更听话更懂事,但其实,很多父母从来都忽略了孩子的无奈。本来出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不由得孩子自己选择,你的付出和辛苦,也都不是孩子要求你做的。可是哭穷的父母让他们压抑自己的物质需求,背负着本来不是他们的责任,不仅得不到任何的理解,还要被迫学会感恩。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爱只会导致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如果说打骂伤在了孩子的身上,那么父母哭穷,就是在孩子心里烙下永远的伤疤。倘若一开始就被否定了美好人生的可能,再辛苦再累,都不会有生命的意义。02喜欢攀比的父母,让孩子不堪重负《少年派》中的王胜男,总是喜欢将自己的女儿林妙妙和品学兼优的邻居钱三一进行比较。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都寄托在孩子成绩上,一旦成绩下滑,不问原因,就是一顿骂。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我听XX的妈妈说,孩子又考了第一,你怎么不和别人学习学习?你看看人家XX,每天帮大人做家务,成绩又好,再看看你……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说:“如果对方只求满足一己之需,而完全忽略你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情感勒索的窘境了。”其实父母在将自家孩子和别人作比较时,重心就已不在孩子本身的发展了,而是在比较孩子创造的价值。并非不应该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但有些父母在将孩子“物化”时,却非要美其名曰,为孩子的未来忧虑。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了,有的孩子甚至出生就超过了别人奋斗一辈子的成就。锲而不舍的比较,究竟是孩子的不足,还是大人的贪心和虚荣?之前热播的电影《起跑线》,讲述的是印度一对有钱的夫妇,为了让孩子上当地最好的贵族学校,想尽了一切办法。然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刻的,是父母的虚荣心。用孩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焦虑和自卑,常常是父母爱攀比的根源。这样的父母,更多是自己童年时,有未被弥补的缺憾,所以想将自己没有机会实现的愿望,转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对孩子有期待再正常不过的,但如果只一味和更好的比较,就会忽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孩子长久得不到肯定和赞扬,就会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丧失信心,开始颓废。心理学专家珍尼佛曾通过研究,指出孩子自信的来源: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喜爱和接纳,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泰国短片《每天努力一点点》中,一个原本不具备足球潜力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足球员。这除了是他辛勤和努力练习的结果,还有母亲在背后的鼓励:“孩子你很努力”“再努力一点点”“努力超过你前面那一个人就好”“努力超越自己一点就好”……这一声声的鼓励,不仅仅是给孩子的勇气去面对风雨,更是给孩子信心去抵抗风雨。03认命的父母,磨灭孩子的奇迹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从年开始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的7岁拍到56岁。半个多世纪的追踪,残酷解释了阶层壁垒有多难打破: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成长后依然会走上精英之路,垄断社会上的优质资源,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覆辙,为活下去竭尽全力。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一生。”其实,父母的格局,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从小到大,一定多多少少听过类似这样的话:“学画画可以当饭吃吗?”“做好你自己的事,我们跟别人家没法比。”“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嫁个好人,你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嫁人!”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考试,就觉得可怕。”之前有一部名叫《出·路》的纪录片,其中一名主人公,是来自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的马百娟。“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这是影片一开头,女孩的父亲说的。马百娟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分担各种事物,直到10岁才被允许上学,然而三年后,她就辍了学。在外打拼几年无果,最终无可奈何回到家乡,年仅16岁,就嫁给了自己的表哥。“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父亲谈到她的未来,她在一旁沉默。在农村,很多人认为女孩子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反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可同样是在这种封建思想环境下的人,红河县驾车乡牛威村的李安周和妻子,还是坚持送3个孩子读书,哪怕四处借债,长年在外打零工。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年9月,放下思想包袱的大女儿李飞花考取德宏师专。二女儿在年,以分被楚雄师范学院录取,圆了大学梦。“再穷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这个哈尼汉子的坚持改变了全家人的人生。《什么是教育》的书中有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唤醒一个灵*。在这个各种社会资源逐渐趋于垄断的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不是一个定理,而是一个魔咒,深深地禁锢着一些“命运的软弱者”。更多时候,扼杀奇迹的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被现实压垮的信念。04教育孩子,也是在让父母成长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深以为然。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的人;孩子更是一面镜子,照见父母的人生格局和思想境界。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出现问题,请先反思自己。成绩和分数固然重要,金钱和价值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的心灵都是残缺的,无论这些身外之物再多,他们的内心终究有一个要用一生去填补的大洞。这正如育儿专家阿黛尔·法伯所说: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实的人,比让他继续当“妈妈的乖孩子”来得重要。不错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爱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好的。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在陪伴孩子长大时,自己也不断成长。

家有中小学生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家长必读平台

每天提供一份收费中小学资料让你免费下载

中学家长参考---点击

1
查看完整版本: BBC纪录片人生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