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入伏以来
山东就从大雨模式转换到闷热模式
市民整天都调侃热死个人什么的
没想到的是。。。
“热死了”并不只是个玩笑
因为真有一个山东人因此丧命!
而且还是个壮年男子!
(资料图片)
?高温作业后体温达42℃7月24日上午,齐某(化名)与工友一起在袁桥附近户外工作,早上8点左右便称身体不适,9点左右,齐某坐地上休息时语无伦次,身体出汗,四肢发抖,工友便将他带至袁桥大王庄社区卫生院诊治。
据送该男子就医的工友介绍,齐某来自陵城区,今年47岁,体型偏胖,送诊之前无病史。
经体温测量,齐某体温当时已到42℃,卫生院医生紧急给其喝水,吃下退烧药,进行观察。
医院时,齐某已进入深昏迷状态,呼吸急促,全身干热无汗,大小便失禁。遗憾的是,虽经抢救,齐某仍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于当日下午1点46分抢救无效死亡。
?因患“热衰竭”导致猝死医院东院区内科主治医师谭松表示,齐某因“热衰竭”导致猝死。
“患者属于偏肥胖体质,在高温高热的天气下工作,体热不易散发,体温调节不畅,加之其从事重体力劳动,水分补充不足,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体内代谢、大脑以及心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谭松称,齐某的工友曾告知医生,齐某生前心脏不是太好,所以发病与原发基础病和体质都有关系。“如患热衰竭,死亡率在50%-75%以上。”谭松称。
医院东院区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娜告诉记者,“热衰竭”属于重症中暑,是指出现血液循环机能衰竭,有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大量出汗、皮肤变凉、血浆和细胞间液量减少、晕眩、虚脱等症状。
如何避免中暑要预防中暑,防晒最重要。
应尽量避免在高热、高温的时间进行体力运动,尤其是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其次,适量补充含盐、矿物质的功能饮料,防止大量出汗带走电解质,要尽量少喝含酒精、糖的饮料。如已经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出汗不畅等中暑病症,应尽快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可以通过泡温水浴(水温在27℃至30℃)的方式来进行物理降温。中暑高热往往物理效果比药物治疗效果好。
易中暑人群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婴幼儿: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心血管病病人: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病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仅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感染性疾病病人:一患些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因为细菌或病*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而影响散热。还容易因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发生中暑。除了中暑还要特别警惕心脏病
7月23日、24日,泰安市先后有两人猝死,均由心脏问题引发。
23日6时左右,在泰山大街银座奥特莱斯门口的非机动车道上,一名老年男子在行走时突然倒地昏迷,路过好心市民发现后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当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这名老年男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医生经过检查,初步怀疑死亡原因是心脏问题引发。
24日中午,在医院,一名中年男子被家人送来抢救,家属告诉医生,男子中午吃饭时突然晕倒在地人事不省。医生经过检查发现男子出现大面积心梗,情况十分危急,随后建议立刻转院。当急救车赶到,经过抢救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夏季的持续高温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高温天气下人体皮肤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内脏供血量降低,会增加猝死的风险。此外高温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液,血液粘稠度就会上升,也会提高猝死风险。
此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谢速度加快,情绪变得不稳定,也可能会导致猝死发生。
医生提醒: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夏季一定要注意按时吃药,外出时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防止意外发生。由于一些猝死发生前几乎没有任何先兆,小伙伴们也应该在平时按时体检,发生隐患及时消除。
快转给身边的人看看!!
最管用的避暑方法是
少出门!少活动!多喝水!
尤其不要高温作业!!
转自德州晚报
长按三秒,能跟早知道菌交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