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带不好孩子的老公,都是宝妈们眼中的“猪队友”。
说到让老公带娃,场景总是惊人地相似:
老公给宝宝换尿布,结果刚打开尿布就被黏糊糊的蛋*色物体吓到“双手乱甩”,沾得衣服床单都有便便;
带宝宝看电视,自己看得津津有味,放任宝宝爬进垃圾桶乱翻;
带孩子去外面玩得倒是开心,但是回家总不记得洗手,或只是象征性地淋了一下水……
这样的场景,你有,我有,大家有。
所以当接到出差一周的任务时,我很犯难,帮忙带娃的婆婆近期要回老家照顾生病的公公,家里只剩下老公和娃,真是一万个不放心!但是工作任务如*令,没有商量必须执行……
“放心吧,我请假一周带孩子,保证做到处处小心。”老公倒是主动请缨,信心满满。
只能如此了。
我写了一张清单,涉及到宝宝一天24小时的方方面面,千叮咛万嘱咐老公一定要照着清单做。他承诺一定做到。
在忐忑不安中离家奔赴外地,工作之余一直和老公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视频聊天看到宝宝一切都好,我悬着的那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没想到的是,临近出差结束时,老公突然打来电话,焦急地说:“宝宝全身烫得厉害,不肯吃东西,还拉肚子,拉的都是稀水,像蛋花汤一样……”
没有办法,我跟领导申请提前一天回程,医院,得知孩子是感染了轮状病*,“拉肚子比较厉害,中度脱水了。”老公嗫嚅道。
后来才知道,出差期间,老公在严格按清单执行了两三天后,他就嫌麻烦偷起了懒:奶瓶喝完不及时冲洗,小区公共区域玩耍后回家记不得给孩子洗手,不及时开窗通风……
看着我一脸愠怒,老公还挺委屈:明明不觉得这些事情有什么大问题啊,跟宝宝感染轮状病*真的有关系吗?
科普时间到~
轮状病*感染在孩子当中很常见,但是依然有很多父母搞不清楚轮状病*感染的宝宝应该如何护理。今天,《医学界儿科频道》为大家科普轮状病*感染这个话题。
什么是轮状病*?
轮状病*(rotavirus,RV)胃肠炎是由轮状病*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因为病*形似车轮,故命名为“轮状病*”。WHO指出,轮状病*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首要病因,几乎每个孩子在3~5岁前都感染过轮状病*。[1]
宝宝感染轮状病*后要注意这5点:
1.宝宝腹泻次数过多,可能会出现脱水情况,因此,从腹泻开始,就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ml;2~10岁者:ml;10岁以上的患者随意)直至腹泻停止。[2]
2.补液后要尽早恢复进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包括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不推荐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如饮料、甜点心等,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2]
3.由于大量锌随着腹泻丢失,补锌助于改善腹泻宝宝症状,减少腹泻复发,所以家长可在宝宝进食后补锌。[2]
4.当宝宝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同时出现腹泻剧烈、高热不退、不能正常饮食、便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2]
5.宝宝每次腹泻后可以用清水清洗臀部,轻柔擦干,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干燥、清洁,减少使用尿不湿,避免出现红臀情况。
轮状病*是如何感染的?
首先,轮状病*传染性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或者接触被污染物品(如玩具)等途径传播,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以下的婴儿多见[3]。轮状病*感染较常见于天气较凉的季节,尤以秋冬季节高发[4]。
宝宝感染轮状病*后有什么表现?
轮状病*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可能是无症状的,从短暂的稀松粪便到严重腹泻,伴呕吐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死亡等[2]。
轮状病*潜伏期是1~3天,主要症状有:突然发热,体温在37.9~39.5℃;呕吐;暴发性水性腹泻,大便呈白色、*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液体,宝宝还会发生脱水现象[2]。
儿童轮状病*感染的危害:
据报道,年全球五岁以下儿童因轮状病*感染而导致腹泻超过2.5亿次。[5]特别是5岁以下15%~25%的门诊患者和25%~55%的住院患者都是由轮状病*感染引起[6]。
轮状病*不仅引起肠内感染,而且可能引发病*血症,致呼吸道、心脏、肝脏等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6]根据世卫组织的估计,年,每年约有,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轮状病*感染。[7]
如何预防轮状病*感染?
年WHO指出,预防腹泻的主要措施有[8]:
获得安全饮水;
使用经过改良的卫生设施;
用肥皂洗手;
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食品卫生;
有关感染如何传播的健康教育;
接种轮状病*疫苗。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家长都对轮状病*感染有了一定的了解,养娃不易,各位家长一定要千般小心万般谨慎,期待那些宝妈眼中的『猪队友』们,早早学成所归,都能成为优秀的『战友』。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