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保暖仍需做好
大寒以后也是冬春节气交替的转折点,但此时气温仍相对较低,依旧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群。防寒保暖没做好,人就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寒是冬天的主令,易得寒病。寒气主要有两个性质,易伤阳,易凝滞。1、寒易伤阳,阴盛则阳病寒冷的冬天最易让人想到什么?阴气十足。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阳气本可以制阴,但若人体的阳气不足,就容易被阴寒所伤。若是寒气太盛,体内阳气不足以驱赶寒邪,反被阴寒之邪致胜,「阴盛则阳病」。、寒性凝滞,易得痛症凝滞,是凝结阻滞的意思。人身体气血津液的运动,全仰仗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才有畅通无阻。寒邪侵入人体,使得气血经脉失去阳气的温煦,容易使得气血凝结阻滞,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是寒邪入侵致病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天冷时,气血血液凝滞,血液不通行。若寒客肌表,经脉凝滞,则头、身、肢节剧痛。平素有肢体关节病患者,受寒邪而疼痛,称之为「着痹」。所以北方人多有关节病,一到冬天就痛得厉害,喜欢到温暖的地方过冬。◆除了防外寒,还要注意内寒
有很多人觉得,即使天气寒冷,现在暖气足,防寒保暖做到位,为什么我还是觉得很冷?1、什么是内寒?有一种寒叫「内寒」,寒从中生,机体阳气虚衰,其温煦气化的功能减退,虚寒则内生。「寒从中生」是指:机体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导致虚寒之体,此种人冬天最难过,在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退化,在外寒气侵袭,卫阳不能抵挡,内外夹击,寒上加寒。内寒的主要有个表现:
1、温煦失职,虚寒内生,呈现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是因为寒性凝滞,使筋脉收缩,血行不畅,导致筋脉拘挛、肢体关节痹痛。
、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水液得不到阳气的温化,导致寒性的病理产物积聚或停滞。阳虚内寒的人,容易受到湿气、痰饮之气感染,出现尿、痰液等排泄物清冷,或腹泻便溏等不适。
、外寒内寒会互相转化内寒:是因阳气受损,阳不胜阴导致「寒」,所以一切损伤阳气的事都可能会导致内寒的产生。其中包括外感寒邪、冬日里防寒不当或夏日贪凉过度吹空调使阳气受损;或寒从口进,肆意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损伤脾阳;又或是作息不规律、喜熬夜,阳气得不到休息,导致阳气过度消耗。所以内寒的特点是虚损,以虚为主。外寒:则是我们一般说的「着凉」,因为受到寒邪外侵袭,又可与风邪、湿邪等相兼为病,以「寒」为主,以实为主。但两者相互联系,外来寒邪入侵人体,积久不散,则能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内寒;若是阳虚内寒体质之人,也容易感受外寒,两者可相互转化。3、外寒易伤肺,内寒易伤肾外寒易伤肺,肺为华盖,具有宣发卫气循行体表的功能,是人体的保护伞,所以肺气若是充沛,则外邪难入侵,即使受寒后,也能迅速解表散寒。所以寒邪入侵,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不仅告诉你寒邪来了,也意味着肺卫这时候也受伤了。内寒易伤肾,内寒多与心,脾、肾有关,且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能达于肌肉四肢;肾阳为人身阳气之限,能温煦全身脏腑组织。故脾肾阳气虚衰,则温煦失职,最易表现虚寒之象,而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冬日驱寒之道,个方子防外寒、驱内寒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益肺固表、温阳散寒,达到有效的预防寒邪侵犯呢?1、一粥一汤,补肺气防外寒①益肺*芪白术粥材料:*芪30g、白术15g;大米g;做法:将白术和*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即可。每1-日1次。*芪有补气固表之功效,配以白术健脾益肺,有培土生金之意,适用于平素体虚的人群,若是怕上火,可以将*芪换成有「南*」之称的五指毛桃。②散寒防风生姜汤材料:防风10g,生姜10g;做法:将上述两种材料洗净放锅中,用水煎煮10多分钟,可以加红糖,也可以不加。一天喝次,一般1~天。生姜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可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与生姜合用不仅祛风散寒,还可祛湿邪,适用于受凉感寒或户外工作的人群,服用后致微微出汗为佳。、一「艾」多用,温阳驱内寒说到驱寒温阳,不可不提万能的艾草,艾全身都是宝。《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端午时,民间也有腰间别艾草,门口挂艾草的习俗,取辟邪祛秽之意。
《纲目》:「温中,逐冷,除湿。」艾草性温,可入脾、肝、肾经,可理气血、逐寒湿,有温经、止血、安胎之效。对于外寒束表,或是寒邪直中脏腑,又或是阳虚体质,寒从内生者皆可使用。
①艾叶泡脚,助寒邪外出冬日手脚冰凉者,可试试睡前泡脚,热水中加入艾叶,可温经通络,或是浸泡手脚关节冷痛处,助寒邪外出,效果也是极好的。《本草纲目》还提到寒湿脚气之人,也可将艾草放于袜子中,可谓是百搭百用:「艾根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②艾根炖鸡,温经络祛寒湿原料:鸡(老母鸡为佳)1只,艾根50克;做法:鸡肉剁块,过红锅煸炒去血腥增香,洗净艾根,投鸡块于艾根上,加入拍裂的老姜,清汤;置旺火沸水锅中蒸个小时后,挑出艾根,下盐调味,出锅上席。这是一道经典的客家名菜,下至月经不调之人,上至手足不温的阿婆,都适用。可祛一切寒湿。③艾灸穴位,「透诸经,祛百邪」艾若灸之则可透诸经,祛百邪。若是外感初起,可灸大椎、肺腧等;若是关节冷痛,可灸痛处即可;若长期腹泻、腹部胀痛,可灸神阙、中脘;若是下元虚衰,可灸关元、气海。中医养生有讲究,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藏,是藏什么?自然是藏身体内的阳气。在冬季,气温急剧下降,寒气凝滞,阳气收敛,身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许多老毛病复发甚至加重。因此,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养阳”,艾灸就是补充阳气的一种健康方式。养生灸穴位:作为日常的健康灸,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命门、关元,或单灸足三里,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每个穴位可以每天轮换艾灸,每个穴位艾灸15到0分钟,长期坚持艾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艾灸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养生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播报青岛本地事儿,87万小伙伴都在订阅!
夏天最容易吃坏肚子
后果就是上吐下泻
可你知道吗?呕吐、腹泻
居然会致命
近日,一位急诊科医生的文章
在朋友圈热转——
《从腹泻到死亡,不过2小时的距离!》
急诊科医生还原病患救治过程
当天值班,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急诊。在看见患者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病重的气息,意识到了那些潜伏的致命威胁。但,我却从没有想到我会在五个小时后内心沮丧地感到身心俱乏。
“医生,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过期的绿豆糕”患者说,七个小时前他开始出现上腹痛和腹泻。
“医生,能输点消炎药吗?”患者的妻子打断我问诊的话,急切的想知道答案。
输液可以,但我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明确病情。因为患者有些苍白的面色引起了我的重视:“你的血压现在只有80/46mmHg,已经休克了,要做份心电图检查,抽血化验,然后输液治疗。”
“检查不用做,就是吃了绿豆糕,拉肚子。”我看了看患者的妻子,说了最通俗的解释:“不检查,我怎么知道指标高低?不知道指标高低,我怎么知道给你挂多少药水?”。
嘴巴上这么说,其实我的心里最担心的是:患者腹泻乏力,感染程度如何,电解质情况如何?患者休克,有没有合并其它情况?患者腹痛,真的只是胃肠道痉挛性疼痛?
“我们没有什么病,就是吃坏了东西!”家属还在喋喋不休,不肯配合。有些人不愿意检查是因为费用,有些人是因为想尽早治疗。然而,我却并不愿意过多地耽误时间。
“高血压和糖尿病还不是病吗?我不管你以前如何,我只知道你现在需要做这些检查。”我站起身,示意患者跟随我前往抢救室。或许是看见我态度比较坚决,家属再也没有说话。
第一时间做了一份心电图,并没有明显的异常。
“打开静脉通路,留取血标本,然后用0.9%氯化钠快速补液,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我叮嘱完赵医生后转身去办公桌前准备开医嘱。然而,我还没有开完医嘱,就在距离我做完第一份心电图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快过来,室颤了!”赵医生突然提高分贝的尖锐的声音让我内心出现了一丝慌张。我一个箭步冲到患者窗前:胸外按压、电除颤、肾上腺素........
按压、除颤、呼吸机、深静脉、多巴胺、去甲肾、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艾斯洛尔、氯化钾、硫酸镁......谈话、下病危、签字、汇报、会诊......最终我们还是没有敌过死神的魔掌,在距离患者第一次腹泻仅2个小时之后,便眼睁睁的看着患者被吞噬进了死神那巨大的张着獠牙的口中。
拉肚子不当回事,真的会死人!
这位年逾六旬的男性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大多数情况下心脏便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在出现腹痛腹泻时,患者和家属都没有在意,只不过认为这只是普通的拉肚子而已。
只是在腹痛不缓解,乏医院输液的目的出现在了医生的面前。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发热/腹泻/呕吐/纳差(食欲不好)/大量出汗后的电解质紊乱往往可以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事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不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会以腹痛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看似很平常的腹泻
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生活中,我们会忽视身体的细微变化
这些可能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之后,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看似很平常的腹泻
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由于电解质紊乱
而入院的患者几乎每天都有
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
昏迷、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电解质紊乱
当人体出现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能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严重后果。电解质紊乱不只是电解质降低,还会出现过高的现象。呕吐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老陈今年60多岁,也因为电解质紊乱入了院。前一天,他和自己的朋友在海鲜餐馆里吃了一顿海鲜大餐,一饱口福。
可是第二天,老陈的身体就不好了,不停地呕吐、腹泻,一上午就跑了七八次厕所,觉得整个人都快要虚脱了。
他自己以为是普通的胃肠炎,到医院就诊,抽血检查发现老陈体内的钾含量低于标准值,即并发了低钾血症。经补充钾之后,加上体内的自身修复,才恢复了正常。
电解质紊乱是医生日常诊疗过程中常见的现象,电解质紊乱患者就医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血液检查,基本可以明确病情。一般而言,人体有强大的自行修复功能,轻度的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自行缓解,不必过度惊慌。
除了常见的钠钾电解质紊乱,有些长期酗酒的患者,因为长期饮食失衡,也会导致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失衡。医生建议:为了自己的健康,请别酗酒,提倡健康酒文化,喝酒不贪杯。
腹泻三大误区,千万别再犯!
误区一腹泻了就靠吃止泻药
大多数人在腹泻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立即吃止泻药,但这并不可取。夏季腹泻多由细菌、病*等感染引起,若一腹泻就吃止泻药,也就意味着体内的“有*物质”滞留,会加重对肠道环境的损害,威胁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腹泻甚至诱发肠道疾病。
建议一般情况下,一天腹泻不超过3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消炎药等药物,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淡盐水。
误区二任何腹泻都吃抗生素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无法杀灭葡萄球菌等病*及寄生虫。
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细菌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以维护肠道健康。但抗生素会同时杀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仅会导致有益菌死亡,还会造成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坏菌群环境,反而加重病情。
建议如果病情严重,医院进行化验,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
误区三出现腹泻不采取任何措施
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细菌、病*等微生物会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肠*素、神经*素等有害物质,若不加以干预,被人体吸收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腹痛、头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议腹泻时,应兼顾“排*”与“止泻”,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对于轻微的腹泻,一般专家都会建议加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腹泻刚好转时也不应掉以轻心。
提醒
远离腹泻,首先要养成好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盛夏季节,应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不要到一些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小饭店或卫生条件差的路边烧烤摊、大排档吃东西。尽量少吃生、冷、硬食物,尤其是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类、螃蟹等水产品,若食用就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重要通知!青岛又一家大型商超关门!你经常去…
最新!上合峰会后,青岛海边灯光秀时间安排定了!(附启闭时刻表)
山东高考本科分数线公布!文科!理科!
山东高考一分一段表出炉!快看看你在省内排第几?关系到填志愿!
紧急!明后两天,暴雨+雷电+8到0级雷暴大风!青岛气象发布重大预警!
如果本条内容侵害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青岛大众网据潍坊大众网等综合;转载需注明!
责任编辑:大米
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