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胃较弱,经常让宝妈宝爸很头疼。
刚出生时,肠绞痛、胀气、便秘几乎成了宝宝们的“标配”,好不容易大点了,另一种常见的肠胃疾病又找上了门——腹泻
尤其到了秋季,更是腹泻的高发季节,真是让家长们操碎了心。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是导致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我国,5岁以下孩子平均每年会腹泻3次左右。
当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会这么恐怖。对于孩子来说,拉肚子这件事儿“可大可小”。
引起宝宝拉肚子的常见原因1由于轮状病*感染
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喂养时所用奶具、餐具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或消*不佳,就会存在感染的可能;另外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2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不成熟
宝宝消化系统尚未成熟,酶的活性和抵抗力都比较差,如果喂养不当或者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容易导致腹泻。
3季节交替温差大
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平时如何预防宝宝拉肚子?多数感染性腹泻是由于手接触了感染源再接触嘴巴导致的,加强卫生,勤洗手非常重要(包括宝宝的手,和主要看护人的手);
不要给宝宝喝未经消*的生牛乳(刚挤出来的牛奶);
不要给宝宝喝上次没喝完的奶和上次没吃完的食物;
避免自行给宝宝乱服药,包括中成药;
宝宝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选择,不要轻易断奶;
尽量不给宝宝喝果汁和甜饮料;
有条件的可以给宝宝接种轮状病*疫苗等。
如何判断宝宝是拉肚子?宝宝排便的次数和规律,受到年龄和饮食差异的影响,每个宝宝之间都不同。
偶尔排便量少、次数变多,或者稀便,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哪一天,宝宝的大便性状突然变成稀软的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排便频率明显多于平常,就需要家长提高警惕了。
判断宝宝腹泻的重点,在于大便的性状。
只要大便性质异常,如稀便、水样便、蛋花样便等大便含水量明显增多的情况,哪怕每日1次也算腹泻。
如果大便性状正常,即使每日大便3次以上也不算腹泻。
感染腹泻的同时宝宝可能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烦躁不安和便血等症状。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宝宝出现呕吐腹泻,但没有发热、精神状态还挺好的,吃饭(喝奶)、睡觉、玩耍都一如往常,那么不用太着急,可以喝一些口服补液盐。
不是自己勾兑“糖盐水”哦。
图片来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
不是“禁食”,是进食
有家长认为肚里没食就不会拉了——不是这样的。
宝宝呕吐停止,可以慢慢恢复日常的饮食,比如母乳、配方奶,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吃点好消化的辅食。
避免高糖分(如纯果汁),高油脂的食物。
使用益生菌,缩短病程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提到: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性胃肠炎引起的腹泻早期时使用益生菌,病程减少1天。
挺失望的哈,才缩短1天,不过小编知道当妈的心情,宝宝拉稀,小屁屁跟着受罪,能少拉一次我都觉得是好的。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大量生长,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针对不同情况,需要补充特定“菌株”。比如鼠李糖乳杆菌(LGG),有研究表明它可以帮助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
正规的益生菌产品会把“菌株”标示在包装上
使用乳糖酶或无乳糖配方粉
轮状病*感染的病程大约1周,但很多家长发现,宝宝腹泻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这可能是继发乳糖不耐受。
腹泻会使肠道内用于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受损,宝宝吃了奶制品,无法消化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腹痛、胀气、腹泻等症状。
虽然肠道可以自行修复,但修复过程需要时间,眼看着宝宝拉不停,家长的心受不了,宝宝的小屁屁更受不了——频繁腹泻极容易出现尿布疹。
其中焦虑只有当了父母才能深刻理解,正如育学园诊所孔令凯医生所说:
如果本着专业的态度,指南没提或者不推荐乳糖酶,就不能用,也不要用无乳糖奶粉。宝宝拉就拉吧,反正自己能恢复。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宝宝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宝宝小屁屁的感受,有没有想过家长的心情?明明知道吃上无乳糖奶粉或者补充些乳糖酶,就能让宝宝舒服,又没有不良影响,为什么不去做呢?
所以宝宝腹泻时,我们建议: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采取乳糖酶+母乳的方式
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喂养前加乳糖酶,也可以更换无乳糖配方粉
密切观察,必要时就医
宝宝腹泻,你可以注意上述内容在家护理,如果出现发热,适时使用退烧药。
但宝宝如果有下列情况,就一定要就医:
每1-2小时就拉一次水样便,甚至更加频繁
持续12-24小时的呕吐
出现脱水症状,比如超过4小时没有排尿等
持续2、3天的发热
大便带血
拒绝进食或喝水
总之,当宝宝出现任何让你觉得担心的异常表现,都应该咨询医生。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