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宝宝腹泻不用慌,小儿推拿来帮忙
TUhjnbcbe - 2021/1/30 12:39:00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易感染,且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也相对较多,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一旦肠胃功能紊乱,就可能腹泻,在临床上常见有5种类型。

一.伤乳食泻

主要症状:大便酸臭有泡沫,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腹痛腹胀,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若正在吃母乳的宝宝,症状一般为大便稀薄,颜色*白,夹有奶瓣或呈蛋花样,兼有呕吐纳呆、苔厚腻或微*。伴随症状:腹痛、尿少二.热泻主要症状:泻时很快,泻下*水臭秽或带泡沫,一天10余次,肛门灼热,尿*而少或伴腹痛身热,呕吐烦渴,舌红苔*腻。伴随症状:呕吐、暴泻伤阴(脱水酸中*)三.寒泻主要症状:泻便清澈或清水色绿,气味微腥不臭,兼有腹痛肠鸣,面色较白,口不渴,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四.脾虚泻主要症状:吃完就泻,大便稀溏,水谷不化,颜色淡*夹有不消化物,兼有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面*肌瘦等。伴随症状:腹胀、食少消瘦,或久泻不止、下利清谷、消瘦肢冷。五.惊泻主要症状:大便稀绿而黏,印堂、山根色青或口鼻周呈青色,昼夜惊悸不安。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伴随症状:腹痛便青带黏液。如果孩子拉肚子了,不管是以上哪种原因,您都可以尝试进行小儿推拿帮助孩子止泻。淞茂小儿推拿以指代药、以手代针,集众家之所长,辩证分型分诊,一人一治疗方案,手法独特有效,针对小儿发烧、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疳积、便秘、腹痛、腹泻、湿疹、盗汗、夜啼、遗尿、近视、手足口病、轮转病*等小儿常见病症推拿调理,以及增强免疫力,促进长高,保护视力,调理脾胃等保健推拿调理,效果好,成功案例多,治疗体系全,专注致力于帮助千万儿童,实现让孩子少打针、少吃药健康成长的梦想。

腹泻推拿病案举隅

案例一:

董某,男,1个月,年7月6日就诊

病史母亲代诉:腹泻10+日余,大便7-10次/日,色金*、纳食稍差、放屁即带出大便、口服蒙脱石散、妈咪爱、双歧杆菌、及输液治疗未果,大便稀水样带奶瓣、舌尖稍红、苔*厚腻,大便常规示:(-)

中医诊断:泻泄(脾虚湿热、)、积滞

西医诊断:腹泻

治则:健脾利湿、消食止泻

嘱母亲停所有口服药物

李医生治疗处方:

①山药粉+茯苓粉各(2次/日,1g/次)

②药贴:厚朴0.5g,白术0.2g,茯苓0.3g,山药0.1g/神阙穴

③推拿穴位:清胃,清天河水、双清肠(1:1),四缝、揉膻中(少),揉腹,推箕门,脾俞、下七节骨

第二日来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色*、大便稍变稠

继续服:山药粉+茯苓粉

推拿处方:守原方治疗两日

第四日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色*、粘稠,症状已好转,考虑到婴儿脾常不足、肾常不足、脾胃乃肺之母,泻泄时间较长,为防止病情传变至肺、肾,故巩固治疗两日

推拿处方:清胃、补脾、补肾、平肝清肺、揉腹、脾俞、肾俞、足三里

嘱母亲:清淡饮食、注意婴儿保暖、山药粉为:健脾补肾;茯苓粉为健脾、利水祛湿为药食同源,故平素可经常让孩子服用。

案例二:

刘某,女,4个月、年7月8日就诊

母亲代诉:反复腹泻2+月余,大便5—8次/日,大便带鼻涕粘稠样物,带奶瓣,味酸臭、喝奶后即腹泻、舌质淡、苔薄白,大便常规(-),口服各种止泻药未果。

中医诊断:腹泻(脾肾两虚)

治则:健脾、补肾、止泻

西医诊断:乳糖不耐受腹泻

西医建议换喝腹泻奶粉,李医生考虑到孩子长期纯母乳喂养,暂时不建议换奶粉喂养,故拟治疗方案如下

处方:补脾、双清肠,横纹推向板门,揉腹,推箕门,脾俞,轻揉龟尾

药贴:藿香0.2、茯苓0.3、白术0.3、山药0.5、/神阙

第二日大便无明显改善加口服药

山药粉+茯苓粉(1次/日、两药各1克/日)

第三日诉夜间无腹泻,白天大便次数有所减少、鼻涕粘液样大便减少

调整处方推拿2日:补脾,双清肠、推箕门、肾俞为主穴。

配合艾灸:神阙,七节骨,足三里。

经治疗6日后病情好转

腹泻滇草六味组方推荐:山药粉+茯苓粉

打针疼、吃药苦

病在外者贴敷局部

病在内者贴敷要穴

孩子生病:小儿推拿+中药贴敷

双管齐下疗效加倍

直接作用于人体体表和穴位

调和阴阳、扶正怯邪、疏通经络

授课老师简介

1、课程特点:

边讲边练

答疑、实操,手把手指导

培训老师现场演示

2、课程安排:

中医基础知识和小儿推拿知识理论与实操

3、授课老师:

淞茂中医馆中医专家李仕芳老师亲自授课,%上手实践,能够掌握基本推拿手法。学习小儿推拿,让妈妈学员深度学习,帮助妈妈们做好宝宝的健康保健。

4、授课地点、时间:

淞茂中医馆二楼科普馆,年10月1日—10月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5、招生对象: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养阿姨、中医爱好者

6、报名方式:

淞茂中医馆小儿推拿诊疗中心报名(前10名可享9折优惠)

7、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年10月5日前

8、联系方式:

-

小儿推拿病案举隅

1腹泻(湿热)

西医病名--轮状病*感染腹泻

张某、男、2岁、母亲代诉:3日前无任何原因开始呕吐,随后即开始腹泻,伴低烧T38度,口服蒙脱石散、妈咪爱、益生菌、布洛芬、秋泻灵等药未果,3--5次每日,大便土陶色,量多、恶臭、舌质红、苔*腻,大便常规示轮状病*(+),便中有脂肪球、白细胞、红细胞(++)。

中医诊断:腹泻(湿热泻)

西医诊断:轮状病*感染腹泻

治则:清肠泻热除湿

处方:清大肠、清小肠、捏揉板门、清天河水、快揉腹、下七节骨、揉龟尾

嘱患儿家属让孩子禁食一切油腻食物,喂食小米粥或米汤。

第二日来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便一次量多,守原方继续治疗,第三日来患儿家属诉:排便一次、色*、量正常。为使腹泻而不伤及脾胃,作用“培土生金”固护脾胃而不伤及肺气,调整处方:补脾、揉板门、清肺、清肝、揉肺俞、揉脾俞守方治疗两日痊愈。

李医生抓住小儿特殊体质:脾常不足,结合中医辩证基础,在轮状病*感染腹泻病案中运用先泻后补、避免闭门留寇,在临床中不用药物治愈多例轮状病*感染腹泻患儿。

2喘症

患儿孙某、3岁4个月、男孩

母亲代诉:2岁半时因淋雨后咳嗽、流清鼻涕、伴喘息一月,第一次到诊所输液症状减轻,后每逢感冒必咳、必喘,非输液不能缓解,年3月经朋友介绍来找李医生诊治,报着来试试小儿推拿效果如何的态度治疗。

主诉:咳嗽伴喘息气粗、流清鼻涕、恶寒发热、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腻

中医诊断:喘症(寒喘证)

治法:温肺散寒平喘

推拿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清肝、清肺、揉一窝风、推上三关、揉膻中、揉乳根、揉定喘穴、配合中药方,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结合传统儿推“理、法、方、推”的治疗原则,坚持“先医后药”、“先医后推”的传统古训,服药三剂及推拿6次后咳嗽喘息症状消失。嘱患者症状虽消失但下次感邪后还会复发,要想痊愈必须平时注重调理,将当时引发喘症的邪气袪除。一周推拿两次

推拿处方:补脾、揉板门、清肝、清肺、根据症状加减推三关穴,顺逆运八卦、揉肺俞、揉定喘穴。守方加减推拿3个月后咳喘症状至今未发,体质增强很少感冒。喘、缓时袪邪补肺气、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多数患儿可以治愈。

小儿喘证是机体感受外邪后肺气上逆发为喘,急则平

3化脓性扁桃体炎

某宝,男、一岁半、来诊时体温39.8摄氏度,无咳嗽、流涕,查诊:咽红肿满布脓点

辅助检查:白细胞18万,超敏C反应蛋白48MG/L

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感染)

医院要求立刻住院治疗,其母觉得孩子从没输液治疗,自体应该有自限性,且这孩子从半岁就在我这里推拿治疗,他相信自己孩子能扛过这劫,毅然决然带着孩子来找我推拿,我用淞茂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理、法、方、推”先查找病根再投治疗方法

方药:银翘散加减

根据病从脾胃生、内腑有热火必上行行咽喉,所以注重清胃火、补脾胃

自拟推拿处方:退六腑、清胃、补脾、二人上马、推天柱骨等穴,推拿15分钟后体温从39.8降到37.5,第二天随症状好转调整推拿处方:清胃、补脾、运八卦等穴,嘱患儿母亲一天来推两次,推拿3天后痊愈。

家庭护理

1、清淡易消化流质食物

2、切忌食肉食水果

3、每日口服李医生特制米汤及绿豆水

4、配合服阿奇霉素

妈妈班常见问题答疑

1、学费多少?有证书吗?发证机关?

元(无证书),短期内只针对家长。

2、上课几天?几点到几点?这么短的时间能学会吗?

上课5天(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我们的课程内容纯干货,不讲废话,不做表面文章,尽管知识量很大,只要你全勤出席、认真听课、每天按要求完成作业,绝对学得会,用得有效。

3、课程内容

与小儿疾病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及功效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及推拿配穴

4、你们是什么派系的小儿推拿?

我们在长期的实战中总结经验,取众家之所长,什么穴位效果好就用什么穴位,不受派系所限。

5、你们最核心的特色是什么?

淞茂小儿推拿诊疗中心注重临床实践,集众家之所长、辩证分型分诊、一人一治疗方案、手法独特有效。

6、有周末班或者晚上班吗?

短期内不会有。

7、学完可以开店吗?

有扎实中医基础的同学可以开店,没有中医基础的同学需要进修之后方可开店。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不要说没时间,也不要再犹豫

淞茂小儿推拿妈妈班开始报名了

在这个药物滥用的年代

学点小儿推拿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绝对是很有价值的事

淞茂小儿推拿妈妈班

手护健康助力宝宝成长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腹泻不用慌,小儿推拿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