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工作造成诸多不便,还会成为以后孩子升学、求职、婚恋的拦路虎。很多孩子,会因为矮小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矮小的孩子,会比正常人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压力。
很多孩子明明可以长高,却由于家长对身高管理有误区给耽误了,造成终身矮小,令人痛心。
关于矮小的10个科普知识
1.人的身高有标准吗?什么身高算是矮小?
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矮小。检查自己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同龄的孩子平均矮5公分以上、长期坐在班级前二排等,就应医院做相关检查了。
2.孩子的身高增长有规律吗?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速度不同,一般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
一般3岁以前每年身高增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3.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遗传因素占60-70%。
当然除了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外,生活中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环境因素也是影响长高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身高均不理想,但希望孩子能达到理想身高的话,就需要注意这30-40%的非遗传因素。
4.身高是遗传决定的,后天不能改变吗?
遗传是一个异常精密的过程,由遗传决定的部分不容易改变;然而造物主给了我们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也就是说身高是可以通过后天干预的。
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关键人体激素,而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发育的儿童,通过后天营养指导、睡眠指导、运动指导、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
如果因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但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的。
5.什么是骨龄?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借助于骨骼在X光摄像中的特定图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和年龄相差在1年以内,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可以严重落后或提前。
骨龄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身高增长空间,骨龄一旦成熟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机会,因此骨龄是临床诊疗矮身材必须要做的检查项目之一。
6.孩子现在个子不高,以后会晚长吗?
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但其实所谓“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所谓的“晚长”在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
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
判断是否是“晚长”也要有相应依据,不能仅凭自己想像和经验。通过拍摄X光片详细评估骨龄,看看骨龄是落后还是提前,才能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这是孩子是否“晚长”的核心依据。
7.家长对待孩子的身高一般有哪些认识误区呢?
调查显示,只有20%的家长经常过问孩子身高并进行检测和记录;75%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目前孩子准确身高;80%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孩子一年前的身高;97%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70%的家长知道学校里有学期初体检,但60%的家长不知道结果或没有当回事;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乐观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盲目进补……
这些往往导致错过了孩子矮身材的最佳干预期,有的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8.家长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
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但骨龄和年龄有可能存在严重偏差,这种情况下只按照年龄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偏离实际的,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
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第一医院专科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
9.如何准确测量身高?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1~2厘米。
量身高需要注意:
同一时间(固定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采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
三岁以下儿童一般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帽和外套,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
10.孩子一般几岁停止长高?
一般来说,女孩15岁、男孩16岁左右,骨骺就基本接近或达到闭合状态,骨骺一旦闭合身高也就失去了线性增长的空间。
专家介绍
儿科主任李渝华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6年,具有丰富经验。现任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呼吸学组委员/哮喘协作组委员、心血管学组委员及儿童感染与肝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妇幼卫生学会儿童心理与发展专委会委员及儿科医师联盟专委会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肾脏免疫分会首届委员;合川区医学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合川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合川区新生儿死亡鉴定专家组成员,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儿科副主任郭梅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在重庆医院ICU(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专科进修学习半年。重庆医学会儿科专委会神经学组、消化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儿科青年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妇幼协会儿童健康专委会委员,合川医学会儿科学会秘书。经常参加全国性呼吸,消化等各类培训班,在国家,省,市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儿童保健咨询、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儿童哮喘、重症及迁延性、慢性腹泻,心肌炎、难治性肾炎、肾病、新生儿疾病、呼吸机操作及应用、小儿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川崎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副主任医师文静
医学硕士,一直从事儿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对危重病人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发表论文近10篇,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项。
审稿:儿科李渝华
编辑:儿科郑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