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全国各地还是很热的,未能尝到秋天的一丝凉意。但是不少家长向我反馈,孩子的手脚总是冰冷的,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跟大家说一说。
之前我们讲过孩子总是手心脚心发烫,是有问题的。同样的,孩子手心脚心冰冷也是提示了一些健康问题。
孩子手脚冰冷,通常有两种情况:
1、生病的时候出现手脚冰凉,如发烧、腹泻的时候;
2、日常没有病痛,也没有穿太少,但仍经常手冷脚冷。
最常出现孩子手脚冰凉的常见病,就是发烧和腹泻的。因为通常生病的情况下,如果家长能够快速判断、合理应对,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病痛,加速恢复。
如果没有病痛,还经常手冷脚冷,就要警惕孩子体质上偏阳虚。昨天的问答留言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脾胃虚寒,这个理解是对的,下面我会详细说一说。
发烧时手脚冰冷,警惕高热
发烧的时候,如果孩子出现手冷脚冷,通常是外感风寒引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受寒着凉了。风寒束表,身体受寒之后毛孔收缩,卫阳被郁,气血不通畅,不能通达四肢,温煦腠理,孩子就会出现手冷脚冷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说明寒邪是没有被驱除的,病因还在,孩子还会继续发烧。寒邪郁积在体内就会化热,通常很快会演变成为寒热夹杂,那么治疗起来就会更麻烦,恢复期也会更长。
如果孩子发烧,手冷脚冷,甚至出现怕冷的情况,可以用薄薄的被子盖住身体或者四肢,注意不能捂得太严实,影响散热。寒邪驱除,手脚就会逐步回暖,这时候才能真正退烧。
但如果在退热过程中,出汗带走身体多余的热量,这个时候摸摸孩子的手脚,一般会是微微湿凉的,这种情况不用惊慌。这是因为汗液蒸发所导致的,不会持续很久,手脚就会恢复正常的体温。
腹泻时出现手脚冰冷,警惕脱水
孩子腹泻拉肚子,也会出现手冷脚冷的情况。孩子腹泻的时候,既耗阴液,又伤阳气。如果拉的次数多、量多甚至暴泻,就非常容易造成阴液耗伤、阳气耗伤的情况。阳气耗伤不能温养四肢,孩子会表现出虚弱、手冷脚冷的情况。严重的孩子还可能冒冷汗,医院。
孩子腹泻伴随手冷脚冷,首先要警惕的是孩子脱水。要及时补充津液,可以给孩子喝一些温热的米汤,加上少许的盐。既补充津液,又能温养阳气。如果不方便煲粥水,就到药店买补液盐,先防止孩子脱水。
米汤
材料:
大米适量
做法:
1.将大米熬煮成稀烂白粥;
2.取白粥上一层粥油,即米汤。
分次少量服用。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宜忌:
6个月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请先学习《儿童脾胃课》及《用对儿童食疗》掌握正确方法,再使用儿童食疗方)
(扫码订阅)长期手脚不温,警惕阳虚
天一冷就手冷脚冷,长期手脚不温,要警惕阳虚的形成。孩子经常手冷脚冷,穿很多也不暖和,那就是体内的热量不足、能量不足。
这个热量,就是我们说的阳气。“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就像太阳在自然界中一样,产生能量、热量。孩子阴寒内盛或者气血不足,阳气虚衰不能推动气血濡养四肢百骸,热力到达不了四肢,肢体就会失于温煦,手冷脚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阳虚体质,或者俗话说的“寒底”。
●阳虚体质的孩子多是脾阳虚
除了手脚冰冷,阳虚的孩子对环境、气候、饮食的改变耐受度会比较差,精神差,声音弱,脸色会比较白,舌头颜色也会比较淡。而且这类孩子手脚泡一下水,很容易皱、起皮。
有些阳虚的孩子体形偏肥胖,容易拉肚子甚至腹痛等。脾阳虚的孩子容易生湿,体质也会偏寒湿,如果进一步观察孩子的舌苔,大多数都是白腻的,有一层薄薄的水汽。这类孩子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
●孩子爱出汗要注意,别让气虚变阳虚
气虚是阳虚的前期,平时爱出汗的孩子要及时干预调理。
另外,有些孩子手脚不冰冷,但是也是不暖的,这些孩子气虚偏多。气虚的孩子,虽然还没达到阳虚的程度,但是体内的阳气无法发挥温煦的功能。
如果发现孩子秋冬半夜睡觉还出汗,即使穿很多衣服,手脚不至于说冰冰冷冷,但也不暖,那大多是气虚。一方面是气不足,一方面是有瘀滞,气机不畅,气血就不能很好的濡养四肢,四肢就不会暖和。
气虚体质的孩子是最多见的,若不及时调理,很容易慢慢演变成阳虚体质。
这类孩子一般多为脾胃功能不佳,目前病位仍在脾,未伤其它脏腑,多常见脾气虚。因此,小孩会手脚冰冷,常常脸色也不好,青*的,舌质淡、偏胖,平时很容易出汗。大一点的孩子看起来好像不用睡觉,很兴奋,但是一活动就容易喊累。天气一变,容易反反复复感冒,大便前面比较干,后面比较烂。
如何让孩子暖起来?
秋冬是比较好的时机,但是在秋冬到来之前就要先把脾胃养好,让孩子少积食。这里再敲黑板强调一下重点:进补的前提是消化好,不积食。
每天用好“10秒”法,控制孩子不积食。孩子消化好的时候,积极健脾,健脾的同时兼顾补气、温中。
日常不能吃寒凉的食物,冷食冷饮一定要戒掉,凉茶、清热、甚至滋阴的食物要控制,不要进一步耗气伤阳。
●日常帮孩子调补,有几个好方法
泡脚。泡脚不仅能使脚暖,还能使全身暖,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对孩子而言,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左右就可以,每次泡十分钟左右,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天天泡,一周2~3次就够了。虚寒的孩子,泡脚的时候加入艾叶或者生姜效果会更好。
艾灸。艾叶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家长可以灸孩子的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气海等穴位,一般每个穴位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微微泛红为宜。艾灸要注意不要感受风寒,灸后2小时不洗澡,避免吹风。夏天把空调关了再进行。
小儿推拿。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自己在家对孩子进行小儿推拿,如工字擦背、捏脊、补肾经、揉肾顶、补脾经、运内八卦等温补脾肾阳气的手法。
食疗。食疗仍然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经常手冷脚冷的孩子,煲汤煲粥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姜,到了秋冬,可以多吃羊肉、牛肉等温阳的食物。
姜汁*鳝饭
材料:
*鳝1条,姜汁10克,大米50克,葱花5克,姜适量,盐、生抽适量
做法:
1.*鳝去骨、内脏,切丝,放入碗内加少许盐、生抽、姜片腌制片刻;
2.煮米饭,饭熟前20分钟,将*鳝和姜汁倒于饭面,继续蒸20分钟;
3.饭熟倒入葱花,拌匀即可。
分次服用。
功效:
补气养血、祛湿散寒。
宜忌:
适用于体质虚寒、贫血的症状。
发烧、喉咙痛、有热象不用。
3岁以上消化好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请先学习《儿童脾胃课》及《用对儿童食疗》掌握正确方法,再使用儿童食疗方)
(扫码订阅)▍推荐课程
▍考考你
大家可以把好的思路和方法在留言区分享,截至明早八点,讨论本期考考你话题且点赞最多的家长可获得许教授元以内课程一套。每人最多获奖一次。加
以上内容版权归许尤佳育儿所有,任何渠道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