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四十五讲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
TUhjnbcbe - 2020/12/12 10:53:00
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5518.html

第四十五讲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前面介绍了温里药的概述部分,那就是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就介绍温里药的一些大纲要求的药物。

第一味药,附子。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川乌头是种下去的母根,依附在母根旁边长出来的就叫做附子,依附在母根旁边,如子之附母,属于同一种植物。它的整个块根称为附子,但是在商品药材当中经常把它切片的,所以处方经常开的是附片。那比如说加上一些菜油或者一些焦米、红糖、一些着色剂,染了以后,它就成了偏于黑的,就叫黑附片。因为它这种顺着切的,就叫顺片。因为附片里面有的是横着切的,那叫横片。有的比如说一种*附片染成*的,那是横的。这种白附片也是顺片,顺着切,切了以后用硫*来薰,使它原来的本色变淡了,就叫白附片。附子在产地它就要经过初步的加工炮制,不但有特殊的田间管理,采收起来了以后,它一般都要用那种盐卤,就是熬食盐,加工食盐剩下来那个卤水,里面含很多这种化学元素的来浸泡,泡了以后,有的还要用加热的这样的一些工序,所以一般都是经过制过的,都不是生的。附片从宋代开始,就是四川的一个道地药材,现在的绵阳市的下面的一个江油,也是一个县级市,以那个地方为中心的产地,过去叫做彰明,表彰的彰,日月明,彰明。现在彰明就是江油市下面的一个小的集镇,以那为中心的,所以在宋代就有《彰明附子记》,附子就非常有名了。但是过去附子都是一家一户的小的这种生产作坊,为了商业竞争的需要,就有很多很多的规格,多的时候可能多到二三十种,有*的、白的、黑的,有顺切的、有横切的,还有比较小的,用那种刨来刨成片的,比较薄的,称为刨片的。川西北地区在附子采收的季节,一般阴雨天气比较多,有的家里面小作坊加工不过来,就象四川人泡泡菜一样,把附子挖起来以后,去掉了表皮泥土,把它适当地清洁以后,就放在了盐卤里面去浸泡,它不会变质、更不会腐烂,可以放上一年、两年,这种就称为盐附子。盐附子在使用的时候,仍然要把它切片,切片了以后,在水里面漂,把里面的盐味漂掉,就叫做淡附片。一般的处方上开的时候都不是开附子,都是开附片,白附片、*附片、黑附片、盐附片。这是因为它不是用的整个的附子块根了,都是经过加了工的,片状的这种药材,所以一般开附片。要说明的这种五花八门的商品药材的规格,包括过去的炮附子在火里面去烧,现在的炮附子是用微波处理的,微波附子,等等,规格越来越多。都是过去那个小作坊为了竞争的商业性的需要,与它的药效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而且有的人说盐附子就是为了“咸入肾”,有意的这样子做。不是,它加工不了,挖起来地里面太多了,它就是受四川人泡泡菜那种影响,把它放在那个大缸里面,就不会坏,慢慢地用一两年都可以,能够加工的时候再来加工也可以。它不是为了“咸入肾”才有意的搞这么一个药材的规格。所有的附片,同样的使用,没有明显地差异,这是附片的药材的情况。附子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药,那天我讲大*的时候说药之四维,其中有一个附子,附子就是我们温里药当中的一个重点药,也是中药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药物。

附子它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是最特殊的,回阳救逆。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治疗作用,或者一种治疗功效,这个简单地讲,就这么一句话。回阳救逆就是对于亡阳证的一种治疗作用。什么是亡阳证呢?大家在《中医诊断学》里面实际上已经是学过了,就是一部分人由于长期的患病,久病,阳气不断地慢慢地耗伤,最后阳气衰败了,阳气损耗殆尽。一种是突然之间患急性病,比如说大吐大泻、大汗淋漓,阳随阴脱,都会出现这种亡阳证。亡阳证它的临床表现最典型的就两个症状,一个四肢逆冷,一个脉细欲绝。“亡”在字义上,就有无的意思。我们去翻古代的字词书,“亡,无也”,好象没有了。就(是)说人的阳气已经耗散殆尽了,几乎没有阳气了,就是阳气欲绝的情况。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阳气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衰败了、欲绝了。因为肾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能够温煦形体,肾中的阳气为阳气的根本,能够使人保持应有的温度,温煦形体。肾阳衰败就不能够温煦形体,所以首先出现的是肢体的远端,四肢逆冷,比较轻的可能就是手指、脚趾。严重地可能上肢可以超过肘关节,下肢可以超过膝关节,最后可能全身都有比较冷的感觉。四肢逆冷,主要(是)肢体的远端,那是肾阳衰败的不能温煦形体的一个表现。心是主血脉的,心阳,心阳衰败,那不能鼓动血脉,所以血脉不正常,脉细欲绝。所以它的基本病理就是心肾的阳气衰败,衰败到了严重的极点,几乎快没有的那种状态。这种就是中医学当中所谓的亡阳证,它可以出现在慢性虚衰当中,也可以急性病突然之间出现。因为大汗大吐大泻,甚至于大失血,这些都可能造成。在这种情况下,附子就是中药里面认为能够“回阳救逆的第一品药”,因为它回阳救逆的作用最好,其他药物不可取代,虽然它有*性,在临床上它能够明显地挽回将要亡失的阳气,这个时候也就是挽回了生命,它也是一个急救亡阳证的一个重要的药物。从古代到现在,尤其是在古代的医疗情况下,完全是依靠附子这一类为主的药来治疗,口服。但是附子需要久煎,那患者有时危急了,煎煮很长的时间,还要慢慢地让它放凉,然后再来跟它喂服,耗费那个很长的时间,可能有时候就缓不济急,但没有办法,古代的医疗条件。在现在附子为主的有急救的制剂,比如说参附注射剂。一直到现在,尽管对于亡阳证,现在可以采取综合的急救措施,比如说大吐大泻、大汗淋漓、大出血引起的,现在输液、输血加上一些西药的应用,综合的一种救治,当然效果就提高了很多了。但是附子回阳救逆的临床价值仍然存在,医院,如果出现了比较典型的亡阳证,在采用其他措施的同时,附子有关的注射剂,使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能够收到明显地回阳救逆的效果,所以它是中药当中回阳救逆最重要的一个药,用于亡阳证。附子虽然是第一品的药。第一,单用,它的强度还显得不够,因为病证太重了,阳气虚衰到了极点;第二,它发挥挽回阳气有一个过程,它还比较缓慢,相对于象干姜这一类的药;第三,它有一定的*性。

所以前人治疗亡阳证,不是单纯地用附子一味药,常常配伍干姜和甘草,这个就是张仲景的四逆汤。附子和干姜、甘草配伍,一个就是降低附子的*性,有减*的(作用),它有相畏相杀的(关系),附子畏干姜,或者可以说附子畏甘草,甘草或者干姜杀附子*,*性减轻;第二,增效,又是一个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增强回阳救逆的效果,干姜也有回阳的作用,现代研究甘草也是能够增强附子在回阳救逆方面的作用;另外,附子虽然回阳,但相对于干姜来说,作用发挥要迟缓一点,所以有的书上就说附子是性偏守的,我上一次讲过,干姜是走的,它很快的就会发挥回阳的作用,在初步有效的基础上,附子也开始有效了,所以可以使药力比较迅速,而(且)比较持续,迅速而持续,所以就达到这样的一些好处,它(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就配伍在一起。附子和干姜的配伍,尤其是增效和减*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这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一个配伍。临床上的亡阳证,有的不完全是单纯地阳气虚脱,而且元气也虚脱,所以临床上往往称为亡阳气脱。这个时候单纯地用附子来回阳,对于元气的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有时候加上人参。人参也可以和附子单独地配伍,就是参附汤,现在的注射剂,就是这个处方,参附注射剂,所以全国有好几个药厂都在生产,可以静脉给药,回阳救逆就来得很迅速了,剂型就适合于急救。总的,附子回阳救逆就这么一个情况,大家就掌握这样一些内容,但是在临床上要真正用好不容易。前人说附子是一个最有用的药,也是一个最难用的药。最有用就是指的这种亡阳证、这种急重证,它都能够挽回生命,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又说它最难用,最难用因为它是一个急重证,又是有*的,对于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这些要求,医生都要非常准确,不然的话,稍有一点疏忽,有一点散失,可能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又认为它是很难用的。随着我们同学们以后慢慢地临床经验的积累,肯定就会从难用变为易用,有个过程。但有用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那主要指的就是回阳救逆。


  第二个,补火助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具体是什么?我们不参加争论,学术上有争论,这个属于《中医学基础》里面,可能老师已经跟同学们讲了,命门在什么地方?以《中医学基础》里面讲的为准。这个地方的补火呢?补命门之火。实际上命门之火就是指的人体的元阳,也就是肾阳。我们这里的补火助阳,就是补身体的元阳。所以对于全身的阳虚证,附子都可以用,所以在书上它的应用二,用于阳虚证,就是阳虚诸证。阳虚证当中首先是肾阳虚。由于肾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肾阳虚就有多方面的临床表现,附子一般都可以用。比如说肾阳虚,首先不能温煦形体,出现了畏寒身冷、腰膝冷痛。另外,比如说生长发育迟缓,出现了早衰;或者肾主水,肾阳虚了不能很好的主水,出现了水肿,或者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甚至于老年人还会出现遗尿;肾主生殖,肾阳虚了,生殖功能降低、性功能降低,等等;肾能够纳气,肾不纳气了以后,呼吸急促,出气多,进气少,这种虚喘;肾又能够温煦脾阳,脾肾阳虚的腹泻、久泻不止等等。其实附子都可以使用,但是最有效的最有用的,可能是在改善不能温煦形体方面的一些作用,可能比较肯定。至于说在肾的其他方面阳虚造成的,附子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那可能很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也是补肾阳还需要分化,补肾阳以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但是从古代到现代的临床应用,凡是肾阳虚,不管它表现为什么症状?几乎都在广泛地使用附子,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比如说肾阳虚的水肿用,小便不利也在用。肾阳虚的小便清长、小便过多、夜尿频多也在用,它是一个对于肾阳虚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今后讲补阳药,还要重点讲肾阳虚的表现,怎样配伍使用的药物(同用)?另外,就是脾阳虚。脾阳虚,脘腹冷痛、便溏腹泻、食欲不振,它既能够脾肾双补。所以脾肾两虚的这种阳虚证可以用,单纯地脾阳虚为主的同样可以。脾阳虚,往往是由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往往要配伍补脾气的。比如说人参、白术这样的一些常用的补气健脾的药物,比如说附子理中汤,大致属于这一种主导思想,和人参这一类的药物。另外,心阳虚。当然亡阳证里面已经有心阳虚了,一般比较轻的心阳虚,可以表现为比如说出现自汗或者心悸这样的一些轻的一些症状,或者胸痹疼痛有寒象,那附子可以用,和一些活血化瘀的,或者温心的肉桂或者桂枝这种配伍。那比如阳虚感冒,我上次讲麻*附子细辛汤,也用附子补阳气。另外,卫阳不固,出现了自汗不止,那有名的芪附汤,和能够固表止汗的*芪配伍在一起。总之,一句话,凡是有阳虚,附子几乎都可以使用,是一个虚寒证,(用)补火助阳。


  第三个,散寒止痛,这个就回到我们刚才讲概述当中,凡是笼统的说的散寒止痛,就意味着这个药既能温中,又能温经,有比较广泛地温里散寒,或者温里止痛的作用。对于附子,这里就是一个散寒止痛,那首先它能够温中,用于胃寒或者脾胃虚寒的。如果属于阳虚的它可以用,已经在补阳当中介绍了。不是阳虚的,是实证,比如说寒邪太过了,脘腹冷痛,附子照样可以使用。除了温中以外,温经,那广泛地经脉受寒,出现的这些冷痛、头痛,附子能用。比较特殊的温经散寒里面,附子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的作用。所以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对于风湿寒痹兼有阳虚的,附子是一个很好的祛风湿散寒止痛的作用。所以这里的散寒止痛主要我们就把它反应在温中和温经方面。温经方面,其实与祛风湿可以适当地考虑,祛风湿它不如乌头,所以乌头放在祛风湿药里面,附子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有相类似的祛风湿的作用。第三,它是里寒证,是实证。第二,(也)是里寒证,是虚证。所以前人说附子只要有寒,不论虚实,都可以使用。一个是虚寒证,一个寒实证。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证就是用来温补阳气。所以附子功效主要在三个方面,对应还是比较强,也容易记住。


  附子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也有一些值得
  干姜作为一个温里药,写的是温中,就不象附子,就写散寒止痛。因为干姜相对于很多温里药,它的止痛作用不是很突出,所以也回避了止痛,不说温中止痛,简单两个字也可以,就叫温中。它主要作用的部位就在脾胃,凡是脾胃有寒的,不管寒实证或者虚寒证,也不管表现为疼痛、表现为胀满、表现为食欲降低、表现为消化不良、表现为腹泻、表现为恶心呕吐,都可以用。但是作相应的配伍,什么症状突出就配伍有针对性的,比如说恶心呕吐突出了,配伍止呕的药;疼痛突出了,配伍止痛作用强的药,作相应的这种配伍。干姜的第一功效就是温中两个字。我们这里四个字,温中散寒,一般不说它止痛,也不笼统说它是温里散寒,或者散寒止痛。因为它部位在经络方面它可以用,不是它的特征,用得不多,没有那么多大的意义。这个我就是在讲概述当中笼统地称祛寒或者散寒止痛,和局限地称温中,区别就在这里。但是里和中有时是相通的,古人没有这么明确地区别。古人在本草文献里面,有的温中、温里是一回事,但是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已经比较规范了。温里就比较广泛,温中就比较局限,就指的是中焦。这是关于干姜温中它的对应证,就是脾胃有寒的,不管虚或者实都用,虚,配伍的补虚的药。


  第二个功效,回阳,或者回阳通脉,都可以。两个字就是回阳,四个字就是回阳通脉。没有哪一个书上说干姜也是写的回阳救逆,但是附子就是回阳救逆,但同样都是用于亡阳证,这是有深刻地原因。因为亡阳证两大主要的症状,我刚才讲附子的时候讲(了)。第一个,四肢逆冷。为什么四肢逆冷呢?肾阳衰败。干姜不能作用于肾经,所以它没有增强肾中阳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对于四肢逆冷没有针对性,所以不称回阳救逆。干姜主要是归心,能够振奋心的阳气,它主要是改善脉细欲绝的这个症状,所以叫做回阳通脉,和它主要归心经的这种回阳作用联系起来,所以是有微妙的(区别),回阳救逆和回阳通脉。一个是作用于心,一个是心肾,都有很好的作用。尽管两个药是配伍在一起使用,这个需要说明的,所以用于亡阳证,作为附子的辅助药,四逆汤刚才讲(了),我们就不多讲了。另外一个就是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引起的痰饮咳喘,类似于生姜,只不过温性比生姜强,在张仲景的一些方当中,苓甘五味姜辛汤里面治疗寒饮咳喘的汤很常用。所以干姜就这么三个方面(作用)。


  学了干姜以后,可以和生姜作一个简单地对比。它和生姜相同的都能温中,但是干姜的温中的作用强于生姜,但是生姜长于止呕,干姜这方面不强,所以回避了。温中有强弱,止呕的程度有差异,干姜是不是完全不能止呕呢?不明显,所以少用,不如生姜,没有优势,实际上是回避的态度,不置可否的处理,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所以这是第一,温中。第二,都能温肺,都能温肺化饮,也是干姜强于生姜。这两点是相似的,或者相同的。不同的,生姜能够发散风寒,常常用于风寒表证,而干姜能够回阳通脉,常常用于亡阳证,作为一个辅助药。所以生姜和干姜的比较是很容易的,内容也比较简单,这是关于干姜的内容。

 第三个药,肉桂。

(肉桂)和解表药的第二味药桂枝(来自)同一种植物。桂枝是用的当年生的嫩枝,肉桂主要是用的干皮,树干的。另外比较粗的枝皮,也可以剥下来。树干比较大的靠近地的那一些部位剥下来,往往就把它压成平板状,所以在商品药材当中,我们把它叫做板桂。那一般是比较大的树干,靠近地的那一部分。中间的那个比较直的那树干,往往把它树皮剥下来以后,放在一个特制的模型里边,把它压制成形,什么形状呢?两边有一点卷曲,中间有一点点凹陷,这样的就所谓的是这种企边桂。那个企,企鹅的那个企,企边桂。两边好象削掉了一部分,企边的,两侧有点弯曲,中间有点凹陷。树枝剥的皮就让它自然卷曲,自然卷曲就是筒状,所以有的叫筒桂,现在又叫桂通,或者桂尔通,有的药材,商人又把它叫做官桂。所以官桂、桂通、桂尔通、筒桂,都是树枝的皮,主要就这么一些商品的规格。最好的是企边桂,企边桂最好的又是越南的清化桂,比我们国产的广西的质量更好一些。肉桂去掉了表面的栓皮,把它刮掉,那就叫桂心。桂心并不是那肉桂把皮剥掉了,只用木质部,那不对的,桂心是指的肉桂去掉了栓皮。这是我们书上因为涉及到了,概述部分企边桂、板桂、桂通就是我讲的三种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不管什么桂刮掉了栓皮,都可以叫做桂心。

肉桂的第一个功效也是补火助阳,类似于附子,通过补命门之火,用于温助全身的阳气,所以它也是用于阳虚诸证,不管肾阳虚、心阳虚,或者脾阳虚、脾肾阳虚、心脾阳虚,或者心肾阳虚,什么阳虚证都可以和相应的药物配伍,而且常常和附子相须为用。但是附子和肉桂在补火助阳方面,因为它来源完全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地方,如果同学们要问附子和肉桂在补火助阳方面有什么区别?我现在只能告诉大家一点,就是说心肾阳气衰败的时候要回阳救逆,附子有明显地作用,而肉桂没有明显地作用。所以一般的亡阳证用附子,很少用肉桂,即使用也是一个辅助的药,我只能告诉大家这一点。至于说比如说治疗普通的肾阳虚,比如说兴奋性功能谁的作用好?改善肾不能主水的状况谁的作用好?促进生长发育、温煦形体附子好或者肉桂好?我现在不能准确地告诉大家。也就是说在补火助阳还可以分化,我们现在分化不够,这是中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为什么我说中药现代的核心也是功效,它是《中药学》的一个生长点,基本理论的发展很难,那应用最多,多治了一种病,少治了一种病,没有实际的意义,关键在功效。尤其是象这一类的功效的分化,是《中药学》我们要重点
  这里我们就把这一章要求掌握的最重要的四味药(讲完了)。这四味药当中附子可以和肉桂比较,干姜可以和生姜比较,肉桂可以和桂枝比较。肉桂和桂枝比较,其实温阳都是一样的,一个强,一个弱,桂枝弱一些,肉桂强一些;都能温经散寒,也是肉桂强一点,桂枝弱一点。不同的一点,就是桂枝是个解表药,肉桂没有,根据现在的书记载,所以很容易比较。剩下来的就比较次要了,我们下午再介绍。今天就介绍到这个地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十五讲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