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杭州宝宝萧伊(化名)满周岁了,看着眼前白白胖胖的儿子,萧伊妈妈感触很多。10个月前,因为一时疏忽,儿子瘦得像非洲难民,吃多少拉多少,送到浙医院就诊的时候,才知道儿子得的是肠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大家觉得很可怕,其实肠功能衰竭也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多发生在一些有肠切除,肠造瘘手术后或先天性肠发育不良的孩子,如果出现吃多少拉多少的情况,体重不增长,家长一定要重视。”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说。
马医生常看到一种“怪象”:健康的孩子身高体重增长要是稍微滞后了些,家长就急得要命,医院检查;而做过一些大手术的小患者,家长会觉得孩子因为患过疾病,比其他孩子消瘦是正常的,往往不放在心上。
“怪象”背后是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在浙大儿院住院的小患者中,因为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率在20%-30%,消化内科的住院小患者里,营养不良率在10%-15%。马鸣主任提醒:长期营养不良的后果很严重,很多小患者因为家长疏忽,找她这里时已经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了,如果家长上点心,经历过手术的孩子的体格,其实完全可以跟健康孩子一样。
姓名:马鸣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学历:硕士
专业特长:临床营养治疗,尤其擅长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的营养治疗。
研究领域:营养筛查、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的肠内肠外营养治疗
成果/成就:全国营养学会会员,浙江省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浙江大医院临床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发表国家一级刊物文章十余篇,承担《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表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研究》、《克罗恩病患儿的营养评价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等多项厅局级课题。
1吃啥拉啥却没重视
结果拖成肠功能衰竭
萧伊出生时发现小肠闭锁,做了部分小肠切除手术。回家后,萧伊胃口不错,只是大便多,看上去挺瘦的的。因为有手术经历,萧伊的父母潜意识里就觉得儿子身体瘦弱点很正常,吃了就拉,大便多也一直没有当回事。
直到2个月例行健康保健检查时,医生说2个月的宝宝只有4公斤,低于标准太多了,他们才引起重视,带儿子找到了马鸣医生。马鸣诊断宝宝得了肠衰竭时,这对年轻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入院后,医生将萧伊拉的粪便重量和喝的奶的重量做对比后,萧伊的父母才惊觉儿子的健康出大问题了。
“根本补充不进去,拉的比吃的还多,存在重度营养不良,同时因为拉掉的水分和电解质太多,还存在严重的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脱水,这些都会随时危及宝宝生命。”马鸣建议孩子进行营养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手段大家都很容易接受,实际上,国外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
针对萧伊这样的情况,临床营养科医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历时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将拉的比吃的多的情况扭转回来,体重也逐渐增长,萧伊渐渐可以吃日常的食物。
2算BMI指数、画生长曲线
看宝宝是否营养不良
“有基础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宝宝父母一定要纠正这样的误区:我孩子先天不足,所以比健康的宝宝瘦弱很正常。”马鸣医生说。
马医生接诊过一个4岁女宝宝,上幼儿园时突然晕倒,医院一检查,发现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2导致恶性贫血,而出现这种维生素缺乏的原因是小时候动手术,将小肠末端拿掉了,肠子的这个部位是专门吸收B12的。家长因为不知道这个因果关系,在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反应比较慢、神情比较呆板等情况后,都没有引起重视。
马虎的家长非常多,和成人相比,小宝宝的营养不良常常被误读,一些身体健康的宝宝出现胃口不好的情况时,家长会很焦虑,其实这样的宝宝大多数过几天就会好转。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出现胃口不好时,反而会被家长忽略。
“存在有营养高风险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肿瘤、慢性腹泻、多种食物过敏、吞咽困难的宝宝,都必须特别
用户提问
10个月时腹泻查出小麦过敏,后来断了母乳改吃深度水解奶粉,期间还拉肚子添乳糖酶后好转。现16个月又开始有点拉肚子,药和深度水解奶粉也还在吃,也吃一点母乳,该怎么办?
崔大夫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水解奶粉里不含乳糖,乳糖酶也不会起到分解乳糖的作用。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用食物过敏+激发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孩子具体对哪种食物过敏。
具体来说就是,暂时不要再给孩子吃可疑的食物,同时把所有护肤品、营养品停掉,等孩子的过敏症状完全消失,并稳定之后,再尝试给孩子添加可疑食物,如果此时过敏症状又出现,就可以确定是这种食物引发的过敏。
等确定孩子的过敏原后,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回避,过敏症状就能很好地规避。
如果以上方法都尝试后,还没找到过敏原,就要考虑是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肠道不耐受导致的过敏表现,可以做肠道菌群检测来确定。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肠道内壁表面有一层滑滑的肠液,由分泌液和肠道菌群组成,它们附着在肠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保证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不会从肠道内渗漏到肠道外的血液中。
但如果平时家长过于追求养育环境的洁净,经常使用消*剂、湿纸巾、免洗洗手液,或者孩子一生病就给吃抗生素,孩子的肠道菌群就有可能被破坏,肠道的保护层不再完整,此时,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可能会从肠壁细胞的缝隙间穿过进入血液,引发过敏。
针对这个原因引发的过敏,建议家长在尽可能减少或不用消*剂的基础上,给孩子查一下肠道菌群,如果发现孩子的肠道菌群确实存在问题,则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相应的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这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本文内容来源于微博
崔玉涛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marketingdrcuiyu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