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的边吃边拉边长大
先来了解一下胃结肠反射(GastrocolicReflex)吧胃结肠反射是指进食后引起的胃充盈反射性地引起结肠的运动增加的现象。胃内接收食物后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结肠出现运动,促进大便排出。这个反射在进食后的15分钟内最明显,成人进食卡食物后会迅速出现结肠电活动和结肠运动。而宝宝肠胃蠕动比成人快得多,同时由于神经发育尚未完全,自主排便的控制能力还不足,因此就容易出现边吃边拉,或者吃完很快就拉的现象。尤其是母乳宝宝,因为母乳更加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喝奶次数与粑粑次数都会多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甚至有些宝宝在每次喝奶的时候或者喝完奶之后都会拉粑粑,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和喝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必要特别担忧。二、传说中的母乳性腹泻(乳糖不耐受)
很多宝宝原本吃母乳好好的,但不明原因出现腹泻,腹部胀气,而且持续很长时间也没有缓解。大便多呈泡沫稀水样,有时含有奶瓣,偶尔呈现绿色,还可能带有透明粘液。除此之外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完全正常。去医院做了检查后医生说是“乳糖不耐受”,建议停母乳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真的是“母乳”的问题么?来了解一下乳糖不耐受是怎么一回事。母乳中含有乳糖,乳糖只有在小肠乳糖酶的作用下才会被分解消化和吸收,但如果小肠当中缺乏乳糖酶,乳糖无法分解,乳糖进入大肠后就会被细菌分解,造成胀气,腹泻、腹胀的问题。乳糖不耐受有不同的类型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宝宝生下来就乳糖不耐受,它的发生几率很低,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罕见。这样的宝宝一出生就无法耐受母乳以及普通的奶粉,必须要吃无乳糖奶粉。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比较常见,以成年人多见,主要是因为乳糖酶会随着人体年龄增加而慢慢下降,所以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喝了牛奶以后会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可能就是因为原发性的乳糖不耐受,体内的乳糖酶不够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在小宝宝中最常见,主要是因为一些疾病如感染、腹泻或者长期使用药物后,使宝宝小肠肠壁被破坏,小肠当中的乳糖酶减少,从而导致了宝宝发生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我们开始说的情况就属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妈妈经常会被医生建议要暂停母乳,认为宝宝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引起腹泻。其实主要是因为原发疾病比如腹泻导致了乳糖酶不足,而不是真的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所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继续母乳喂养,等原发疾病好了以后,腹泻等乳糖不耐受情况自然好转。有些医生可能会推荐乳糖酶或益生菌,但乳糖酶或益生菌是否有效,依然是存在争议的。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宝宝粑粑的颜色和质地偶尔有变化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母乳宝宝的大便可能很稀很软,有时很难和真正的腹泻区分开来。如果宝宝的粑粑次数突然明显增加、粑粑中含有大量的血、粘液或水样便,同时宝宝精神状态差甚至伴有呕吐、尿量减少、哭闹不安、发烧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妈妈需要忌口么?
大部分情况不需要《别人告诉你的哺乳期妈妈忌口食物99%都是错的》但是如果宝宝是突然出现腹泻、血便,胀气、明显的皮疹等,妈妈可以尝试排查自己的饮食。排除因食物导致宝宝过敏(常见的如奶制品、蛋制品、水产类、坚果类等。尝试回避2-4周,如果宝宝腹泻、大便性状有明显改善,可逐一慢慢回加食物,如果一旦出现2次以上同一种食物出现宝宝过敏的情况,那么应该予以回避这种食物。爸爸妈妈放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