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怎么回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壮丽70年系列活动
TUhjnbcbe - 2020/11/20 12:33: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

“壮丽70年·为国抒情怀”征文比赛获奖作品:

九零后的察尔汗信号工

作者:李国琪

我想唱首歌,唱给这群年轻而又鲜活的生命。初谙生活、故作深沉的脸上,写满了真诚和茫然。正是他们,让广袤的盐湖不再沉寂,他们,就是九零后的信号人,他们,就是九零后信号班组——察尔汗信号工区。

工区事迹一:亚斌探亲

“亚斌、亚斌,快来帮我拿一下抹布”站在凳子上搽拭着墙面污垢的张丽霞,扯着嗓门大声叫喊着,回答她的是无声的沉默。“这个死人,怎么不答应呢?”她嘟囔着跳下凳子走到客厅,沙发上刘亚斌又一次开始呼呼大睡。

“起来,亚斌,你不是说帮我收拾厨房吗?下午还要上街呐!”

“嗯个,知道啦!”刘亚斌有气无力的应付着,袭人的睡意中,眼皮不听使唤地向一块粘合。

“唉,总是这个样子,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怎么就跟八辈子没有沾床一样。”听着女友的埋怨,刘亚斌睡意朦胧的脸上,挂满了歉意。

“丽霞,是我不好,我怎么又睡着了”他挣扎着起身,开始了共同的决定——收拾房屋,上街购物。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更何况是陪自己女友干活,更无累意可言,但是这句俗语在刘亚斌这里再一次被颠覆了,他总觉的力不从心,瞌睡不止。好不容易,厨房收拾干净了。张丽霞解下围裙,对着镜子武装自己。等她光鲜靓丽的走到客厅时。刘亚斌又在沙发上,头一点一点的发财猫一样,磕头欲睡。看得她上街的热情如水淋头,灰了一截。

“怎么回事儿,你怎么说话不算数?说是回来陪我过一个好的周末,临了就像我强迫你似的……”她不由地埋怨着。“丽霞,我再休息一会儿,然后上街,昨夜熬了一晚,太困了。”“你们铁路不是有免票吗,上车睡一觉就到了。怎么这么困啊?”“看你说的,火车又不是我说了算,我从察尔汗到格尔木,下午签票,座号都没了,只能站着下来了。"“你就不会早点儿去签吗?”“我们离格尔木远着呢,到格尔木已经下午了。运气好还能签到座号,这几日车上人多,过道里面都是人,只能站着下来。"听着男友的解释,张丽霞不吭声了。一个人悄悄的回到厨房,开始做饭。饭菜飘香时分,刘亚斌也苏醒过来,他又恢复了青春活力的样子。

兰州的夏天,柳媚花红,车水马龙中穿行着俊男靓女、幼子耄老,热闹非凡。刘亚斌与张丽霞汇入城市的流动的脉搏中。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愉悦的一天,流水渗沙一样的过去了。

兰州站,周而复始的看着人们的离合悲欢。刘亚斌返程上班的时间到了。还不错,返程的火车买到了座号,列车一路西行。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窗外的景色也变得荒凉起来。几小时前,还是绿荫成行,人闹车喧的都市繁华,慢慢变成了树稀草薄、天高云低的高原。微微发胀的耳膜,让周围的动静模糊起来,他揉着耳朵,缓解着高原反应。心思又回到昨天的时光。短暂的一天,悲喜交集,乐之爱人之相聚,悲之生活之无奈。

父亲远在长庆油田高台作业区,一年来也是聚少离多,母亲在天水老家辛劳耕作,还要伺候年老多病的外婆。女友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远在陇南,女友的母亲在西河务农。作为独生女的张丽霞,在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上班,经常在兰州周边城市来回奔波。两人相识以来,虽然感情相笃。但自己远在高原盐湖,一家人分作四处。各自经营着生活。作为两个家庭的未来,兰州无疑是他们的中心,而中心之处由女友一力承担。忙碌无助、空虚累情可想而知,虽然每半个月回去一趟,但也是在长期辛劳的机器上滴上一滴的润滑油一样,卿以解忧。

每次重逢总是先喜后忧,女友在埋怨唠叨之后,随着离别的到来,又是不忍的歉疚。长期以往,情何以堪。两情能否长久,他心中也是无着无落。思来想去也是个不解之局,顺其自然吧!他摆摆头要把烦恼甩开一样,打断了思绪。

熟悉的盐湖,张开它一望无垠的臂膀,再次将他纳入怀中,喜悦紧张的探亲又一次结束了。

工区事迹二:宗子之石

"宗子、宗子,你怎么了?"看着身体蜷缩成一团的张何宗。刘亚斌焦急地呼唤着,刚才还在调整道岔的张何宗。此时,双手痛苦的捂着肚子,身体不停的抽搐着。渗出的汗水,满头满脸。坚持不住的他昏然倒地,匍匐在道岔边的路基上,双腿不停的收缩踢踏,根本没有时间回答工友的问候。

看到此景,刘亚斌心里面猫抓一样的慌乱起来,"快,快来几个人,赶紧把他抬到工区去!”刘亚斌呼唤着周围的同事。大家手忙脚乱的抬着他往工区走去,张何宗不停的挣扎着想下地行走。但身上的痛苦,让他不能自已,只能呻吟着,任由他人摆布。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张何宗躺到了宿舍床上,嘴唇颤抖着:“亚斌,给我倒杯水!"“哎”刘亚斌拿起水壶,给他倒了杯水。他强忍着腹部疼痛,仰头长饮,一口下去杯中见底。“再来、再来杯水”“好”一阵忙乱中,他已经喝下了四五杯水。直灌得腹胀肚圆。他忍痛下地不停的蹦跳起来。十几分钟过去了。痛苦的挣扎让他大汗淋漓、通身如洗,强烈的尿意不期而至,急奔如厕。舒畅的排泄如注喷涌,腹部的疼痛在响亮的排尿声中,离他而去。他慢慢的走回宿舍,乏力的倒在了床上。“宗子,医院去检查一下,工区有我盯着呢!”刘亚斌和工友们围着他七嘴八舌舌的劝告着。“我知道咋回事,上次身体检查,大夫说是尿路结石,多喝水多运动就行。”听着宗子的回答。看着他被折磨的汗水满面,抽搐发*的肤色,他陷入了沉思。

工区所在地,虽然在广袤的盐湖当中,单此湖非彼湖,无边无际的盐湖,是咸水的天地。大家的生活用水,只能靠每周四水槽车从远在百里之外的格尔木运送而来,储存在地下水罐之中。水槽车来时放水龙头处,喷洒而出的清水是那样的清澈,让人心动,忍不住要附首即饮。但是入罐储存之后,排出之水变得浑*起来。年老的水罐,皮里腹中锈迹斑剥,高出地面不多的入水口,随时成为老鼠或者其他小动物侵入之处,在罐中清水的诱惑下,它们铤而走险葬身罐中。尸首漂浮其中,捞出尸首,但也留下了残留的毛发和味道。

水,是生命之源。无奈何,只能睁眼装瞎,就当从未发生一样,继续饮用罐中之水。长期以来,患上结石之人不在少数。张何宗不幸的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每次发病都把他痛的死去活来,两层楼的楼梯,成了他减轻痛苦的跳跃场所,发病时满腹灌水,上下蹦哒催促排尿,是他减轻痛苦的不二法门。

虽然,储水罐被不定期的清洗着,但她日益苍老的躯壳内,常常发出阵阵异味。让大家的饭菜中也有了异同寻常的味道。不知情的人,总以为是厨师的手艺有误。做出了特殊的味道。终于,苍老的水罐被拆卸下来,年轻的水罐,油光铮亮的闪亮登场了。成为站区人们供水的主人。新旧更替总有缓慢的过程。拆卸安装、固定调试大概消耗了两个多月的时光,这两个多月对工区来说是幸福的,在车间专门安排下,每天从格尔木用水桶送水,能够喝到新鲜的淡水。这两个多月,对工区的人来说,也是难熬的,虽然每天的饮水没有异味了浊色,毕竟数量有限,不能畅开使用。

在新鲜淡水的滋养中,盐湖人的饭菜变得香甜起来。在新鲜淡水每日的运送中。新的储水罐已经到岗就位了。罐中流水,在飘白粉的陪伴中,漂浮着些微白沫。虽然比不上车间送的新鲜淡水清澈透亮,但也比老罐之水清洁。味道也没有以前那样浓重了,这对盐湖人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悦。

忙碌中的日子向前义无反顾地奔跑着。信号工区的宿舍楼里,又出现了张何宗上下跳跃的身影。尽管他跳得汗流浃背,但是今天的痛苦,契而不舍的陪伴着他,他都有点绝望了。“宗子,我去买啤酒,用酒疏通一下你的下水道就行了”张少宇笃定地对他说着,关上楼门而去。跳乏了的张何宗躺在床上。揉着肚子诅咒着该死的结石。“噔、澄、澄”一阵沉重的上楼声传来,随之,张少宇拎着一箱啤酒出现在他的床前。为了对付结石,休班后饮水打蓝球,喝啤酒跳跃。已经成为他对付结石的匹配动作,或多或少都能减少他的痛苦。在他们吆五喝六的狂饮中,一箱啤酒所剩无几,张何宗在一趟趟的如厕中。顺利的排出了盐湖之水的精华——尿道结石。被痛疼折磨乏力的他,大字型的、无遮无挡的躺在床上,发出了阵阵鼾声。

工区事迹三:何宗情殇

跟往常一样的天窗作业,在达布逊站开始了。一身发白对比服的张何宗,蹲在十三号道岔边,在对讲机声音的陪伴中,道岔来回转换着,他认真地观察着尖轨与基本轨的吻合。

地面微微颤动着,八七零八次通勤车轰轰隆隆的进站了,“呼哧、呼哧”的喘息着,慢慢地停了下来。车门开处。一位身着风衣、长发飘逸,遮阳镜下肤白色美、红唇嫣然,身形婀娜、腿长纤巧的青年女郎出现了。犹如深潭落石一样,惊醒了荒凉乏味的站场。埋头作业的人们惊艳的抬起头来,十几道目光被她移动的身形粘合牵拽着,随之移动。人们窃窃私语着,猜测着。“宗子、宗子,你看美女来啦!”张少宇惊奇地对身边观察道岔的张何宗说到,张何宗闻声抬头望去。瞬间,他的神情凝固了,手中的螺丝刀掉在脚面上,扎了一下,但他浑然不觉。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怎么是这样,怎么是她?”张少宇看着他奇怪的表情问道:“这是谁?你认识啊?”张何宗泥塑一般,静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女孩,没有回答。

张少宇心中一动,“宗子,是你对象看你来了吧?”上几次探亲回来,张何宗喜忧参半的样子,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听说他处了个对象,详询之下,又支支吾吾不能畅快示人。张何宗在女孩越来越近的步履中活络起来,下意识的开始整帽拍衣,清理着作业中留下的污痕,拌着脚板抖落鞋上的尘土,双手不自觉的在腰后擦拭着。

终于,美丽的女孩站到他的面前。

张何宗怯怯地打着招呼:“你怎么来了?也没招呼一下,你看我们出外站了!”女孩还是静静的看着他,在她目光的扫视中,张何宗有点手足无措。旁边的张少宇急忙上前调和着尴尬的会面。“这谁?你来啦!走,我们回工区。”他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宗子,一边热情地与女孩打个招呼。“你好,我姓褚。”“你好,小褚!宗子你们先回去吧,下面活不多了,我干完就来。”张少宇再次热情地催促他们回去。

汽车颠波着,回到了察尔汗信号工区。已经知晓音讯的工友们,收拾好宿舍,几个人迎接领导一样站在楼前,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张何宗与女友下车了,工友们一片热情的眼神,包围了他们的身形,女孩异常平静的表情,让大家有点茫然起来。满身灰尘油垢的张何宗手脚无措,拙口笨舌,与探亲时倘佯在都市大道,逦然而行的他判若两人。那时的他是那样的帅气洒脱,日若悬河、生花妙语滔滔不绝。宿舍虽然收拾的一尘不染,但也难以难掩它平常的潦草与乏味。回来时工程车里堆放的工具,材料铺满了车底,座位上也没有几处洁净。只有他的眼神依然是那样的热情,但是在女友平静的震慑中,也渐渐的黯淡了。

宿舍里没有异乡相逢时恋人间的热情。静寂的沉默和客气的寒暄,让人沉闷得喘不过气来。“吃饭啦!”门外传来工友轻轻的敲门声。“走吧,我们吃饭去。”张何宗小心地招呼着,女友简短的应答中俩人走出了宿舍。饭菜过节般的丰盛,刘亚斌热情地招呼着。但是女孩吃得很少,本来吃饭的时间,是工区最热闹之时,大家放下工作的劳累,可以打浑插科,放肆地暄泻友情。但是今天的饭桌上,小伙子们个个文明的,犹如侍字闺阁的闺秀一样,晚餐匆匆的结束了。

“宗子,你们呆着,我今晚就回兰州了!”女友的一声道别,把大家都惊呆了。大家的眼神在他们两个的脸上来回徘徊着。“不是刚到吗?怎么就走呢?让宗子陪你到格尔木玩几天再走。”刘亚斌热情地劝阻着,小褚低头不语,几个人使劲的向张何宗打着劝阻的眼神,张何宗浑然不觉看着女友,嘴唇几次张合也没有蹦出一句挽留的话来。

时间,这样的难熬而又短暂。格尔木站候车室内人声鼎沸,九八零六次列车发车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多小时。送女友回家的张何宗,心情烦闷的看着往来众生,心中一片悲凉,从女友的表现来看,两人的未来山重水复,不甚乐观。它乡异地工作的他,好不容易在家人的撮合下,认识了小褚,往来中也是相交甚欢,虽然对他的工作境况有着不协之声,但是感情温度也是与日俱增,这次女友的“暗访行动”,可能让他的情感历程提前划上句号。列车启动了,车窗外站台上的他无望地向车内挥手致意。

九零后的盐湖信号工,青春张扬的年青人啊,挥手自兹去的恋人,让他们成家立业之路,何其的艰难和漫长。

唐北之熊

作者:李国琪

青藏高原的雪,又开始飘飘洒洒的飘落下来。成片的雪花,稠密得遮天盖地。一片一片,层层重叠,终于将天地间万物覆盖得严严实实。

天,越来越冷。月亮冻得藏在云中不敢露面。车内温度越来越低,劳保棉衣根本不是雪原寒气的对手,它的攻势犀利残酷、无孔不入。陈英晃动着胳膊,冻得发硬的棉衣发出嚓嚓的摩擦声。车外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轮子压着积雪,渐行渐缓,高低起伏的山包,一个连着一个,四周是望不到一缕炊烟的蛮荒雪原。

“快到站了吧!”陈英念叨着,瞅着车前的路面。离唐北站的路己过一半,转过山包,司机扎西旺杰吓了一跳,离车不到二百多米的路边。一只披雪如堆似的棕熊,正张着大口,哈着寒气向前张望着。几天的雪,深山中寻不到食物的熊,只能向人迹出没的地方靠拢,寻找果腹之物。扎西旺杰和陈英的心脏仿佛停止了跳动,*魄飞出天灵盖一样,失去了正常的思维。熊,尤其是饥饿的熊,发起狂来可以掀翻汽车。它缓缓地蠕动着,像披着银色铠甲的战神一样,又像是地听法杖下漏网的地狱恶*,散发出一股肃杀的虎狼之威,杀气腾腾的摇晃着脑袋,想把堵挡它视线的雪花摇摆开来。扎西旺杰让汽车慢了下来,车内二人没有了动作和声音,只剩下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紧张地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车轮压得积雪嘎嘎作响,声音是这样的让人厌烦。他们甚至企盼着没有声音多好啊。车子缓缓地向前挪动着,尽可能减少动静,害怕惊扰了前方的庞然大物,也许是呼啸的风声,遮盖了汽车的动静。棕熊一只向前张望着,扭着笨重的身躯蹒跚前行。没有发现身后不远处的动静。“佛爷保佑!”扎西旺杰一边控制方向盘,一边念着佛爷。那一瞬间,他失去了任何知觉一样,感觉头顶迸出一缕轻微的、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刀刃相交,风过箭簇发出的细微震颤的铮铮声,此时,他的*魄一定是击穿了头顶窜到空中,觉得自己的生命中有十几秒钟中断。那一刻,他变成一个灵*游离出窍的躯壳,一具虚空的肉身。手中的方向盘,仿佛要被捏断一样,手劲反射的他胳膊发酸。“开车,开车呀,不能熄火。”还是陈英先回过神来,雪原中车辆一旦熄火,再也无法启动,两人不要说去处理故障,能否安全返程也不得而知。在顺向而吹的风雪呼啸声护佑下,熊过客散步般缓缓前行,汽车缓缓地在它身后挪动着,“天爷啊,我求求你了,你走快点吧!”陈英虽然没有念佛,但也同扎西旺杰一样,祁祷着熊能走快一点,时间艰难流淌中,熊与他们的距离慢慢地拉开了。他俩压抑的呼吸流畅起来,不知何时身上的寒冷逃逸而去,惊恐的汗水布满腰身。熊的远离,让汗水骤然变冷,如寒天冷水淋浴一样,阵阵发冷。“陈英、陈英,收到请回答,你们到了没有?你们到了没有?”对讲机中传来焦急的呼喊声,把他们吓了一跳,哆嗦中对讲机掉到脚下,他急忙捡了起来,“快,快把声音调小,别让熊听到……”扎西旺杰回头着急的小声叫唤着。其实,越来越远的熊,连汽车的动静没有发现,根本谈不上发现车内的声音。但是高度紧张的人总会做出下意识的动作。“调度、调度,我们快到了。路上碰着熊了……我们快到了。”陈英一边调小对讲机的声音,一边小声应答道,有点儿语无伦次。前面的山嘴彻底挡住了熊的身影,看不见熊的去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的行驶着,像匍匐前行的战士一样。“下次一定要买个望远镜带上。”“对、对…对!”说话间,汽车从山嘴处探头探脑的伸出头来。“你看,熊下坡了。”俩人不约而同地对对方说道。过了山嘴,熊可能厌烦了与路为伴而行。顺着山沟下到公路脚下的河道中去了。“加速!快加速!”陈英都要山呼万岁了,急忙催促着扎西旺杰加速前进。“陈英、陈英,到车站了吗?再有多长时间能到?”对讲机中调度的呼唤声,也来凑热闹了。转过山嘴,看见了唐北站,对讲机的信号更加清晰起来,俩人提到嗓子眼的心,也慢慢的落到肚子里。

唐北站一号道岔前面,陈英和扎西旺杰惊呆了,连续不断的雪已经把股道覆盖的没有了形体。只能看见高出的钢轨,向远方延伸而去,基本轨内侧,两道蒸汽隐隐绰绰的向上散发着,电缆接续盒积木一样,静静地蹲在道心。旁边是厚厚的雪被。条帚的挥动中,道岔现显出它的本来面目。基本轨内侧的加热条,不遗余力地融化着落雪。融化的雪水流到下面的道碴上面,离开了融雪条的领地,在不断飘落的雪花和漫天寒冷的帮助下。结成坚硬的冰块,堆积起来。阻挡着尖轨的动作。尖轨不懈的努力,也未能粉碎它的顽固。雪,不急不躁的地,笃定埋没一切的样子飘落着。手锤、螺丝刀、笤帚、喷灯轮番上阵。周围的寒冷在陈英,扎西旺杰的动作中支离破碎,离他们远去了。不停的除冰清雪,使他们的通体燥热,热气在雪花的飘舞中形成两团活动的雾团。急促的喘息声、锤子的敲击声、喷灯的喷涌声,在静寂无声的雪原上传出老远老远。尖轨与基本轨间的冰块粉碎着、融化着,被不情愿地清除出它占领的领地。“调度、调度,唐北站一号道岔清雪完毕,请转换试验!"陈英看着他们光荣的战场,拿起对讲机,呼唤着调度。道岔动转起来,没有了冰雪的干扰,尖轨动作轻灵地摆动着,与基本轨亲密的吻合着。道岔状态的恢复,迎来了车列的巡视。次列车顺利的通过了本站。陈英和扎西旺杰静静地站在股道边的路肩上,目送着车辆的远行。纷纷扬扬的雪,同他们作对一样,还在不停地下倾泻着。刚清扫完的道岔,又被雪花覆盖了。抬头看天,落雪不止,黑沉沉的天,继续着它的排泄,淹沒着大地上一切的美丽和丑陋,满天飞舞的雪,轻盈地调笑着,调侃着他们的耐力和韧劲,今天的除雪,是一场时间的持久较量,别无它法,只有不断的清雪除冰,才能保证道岔正常动作,才能保证列车的顺利通行。伍千多米的高原高寒之中,人的力量大打折扣,连续地不停的扫雪,只能是后继无力,无法保证道岔的及时转换。长期的作业,陈英他们深谙此理。与调度说明此理的他们,收拾好工具,向站台走去,机械室、睡袋是他们外站避寒休憩的乐土。离下一列列车的到来,还有不到一个小时,机械室内,两个蠕动的睡袋中,他们得以暂时的休息。荒原的夜,静静地流淌着……“陈英、陈英,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次列车己到前方车站,请检查本站道岔!”调度的一声叫唤,驱散了他们微鼾的睡意,又一次的清雪开始了。一次次的清雪除冰,上演着相同的剧情,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喘息更加急促,动作更加缓慢。雪,终于怜悯般地慢了下来,最后停止了它的飞扬,半晚上的清雪接近了尾声,股道中,一行深深地脚印,伸向站台而去……

信号工长刘亚斌的一个工作日

作者:李国琪夏日,视野开阔的盐田,太阳总是过早地爬上地平线。它的威力不容小觑,穿透厚厚的遮光窗帘,撩开疲惫的双眸,刘亚斌伸着发酸的手臂,哈欠中打开窗帘。天地被太阳撕裂分开,上面彤红,下部灰*,各自成片相映而视。黝黑丑陋的电线杆,蔬蔬拉拉地插在盐田中,几只觅食的鸟雀在它们之间穿梭盘旋着,发出阵阵恓惶的鸣叫。隔壁床上,裹被成团的马世林,鼾声有增无减的吟唱着,昨天的劳累,让他对发亮的天色浑然不觉,刘亚斌悄悄起床,手机上的时间还不到六点,他又倒在被子上眯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什么,起身穿戴起来。须臾间,穿好衣服拉上房门的悄悄出去了,空荡的楼道里,传来他轻轻的脚步声。盐湖的早晨,难得的清凉。太阳的烘烤尚未开始,钢轨在夜晩的侵蚀中,冰凉收缩,是绝缘分解作业的最佳时分。顺着站台,一队身着马甲,手携工具,衣衫污浊的队伍,脚步急促,烟头明灭中,悄无声息地向西而行。几分钟后到达了作业现场,对讲机的呼唤打破了沉寂,临时天窗己经下达,钢轨连接处,三四双手飞快地摆动着。扳手手柄处的银光在晨色中闪烁舞动,叮零咣当的敲击捅拽中,甲板、绝缘扣件纷纷离开了刚轨,轨缝的挤压,使它们的躯体支离破碎,已经不能胜任使命,它们被清理出来,崭新齐整的部件是它们的继往来者。“一二三、一二三!”一阵阵低沉的号子声中,松开束缚的钢轨慢慢向后挪动,扩张开来的轨缝,艰难地张开唇齿,吞咽下崭新完整的绝缘部件,一组绝缘分解安装完成了。刘亚斌看了下手机,以此类推,完成四组绝缘的分解不成问题。他们不敢懈怠,迅速解剖着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绝缘,完成了损伤部件的更换安装。遍体油垢的手套剥落下来,烟头在手,明媚的燃放出袅袅烟圈,铨释着作业完成后的轻松和愉悦。“快来,粥都凉了!”看到回来的刘亚斌他们,大师傅刘婶轻轻的用勺子敲击着锅沿,催促着。水龙头下,流水被几双油污的脏手搓动得发污变黑,手清洁白亮起来。一片咀嚼、吸吮声,轻松玩笑声中,早餐匆匆的结束了。夏季的来临,是工区最忙碌的时候。七点半,察尔汗信号工区班前会议准时开始,刘亚斌又一次开始了点兵布将,分派当日的工作。张少宇、戴宇鹏二人今天配合中铁电气化局,电缆沟开挖作业。李永盛、戴湘龙,你们二人配合通号公司在加尔苏区间,进行逻辑检查施工,你们检查工具材料后马上出发,通号公司的人已经在外面等待,二人备好工具,材料后相继出门而去,院里传来汽车离去的喇叭声。刘亚斌扫视下窗外,视线又回到桌面上。陈涛、文连雄二人负责配合达布逊区间大机线路维修作业,你们一定要盯好设备,保证部件的完好无损。“是,遵命!”文连雄学夸张的来了个滑稽的*礼,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严肃点,这不是儿戏,注意事项你搞清楚了吗?”刘亚斌冷下脸来问道。陈涛瞪了一眼文连雄,背着工具箱出门而去。何杰、马有元你们今天的任务是配合中修队地面硬化和基础更换作业。一定要注意硬化标准,箱盒引接线必须安装牢固,尺寸必须合适。马世林、陈国祥、陈天林、向何育东,你们四人今天的任务是区间电容更换。注意检查引接线、固定销,不能有松动现象,引线要布置合理。你们现在就走,工具材料已在车上,司机陈国祥,走便道要注意安全,天窗点下来以后才能进入防护栏作业,切记不能超点,点结束前必须撤出防护栏。马世林负责本小组作业,如有差池,我唯你是问。一遍遍的叮嘱中,刘亚斌不自觉地学起将帅口吻来。我、刘岁意、旦正多杰、刘念四人一组,负责六号,十二号道岔天窗检修。宗子、李晓东、刘超、朱昌盛四人一组,负责十号,十四号道岔天窗检修。顿珠负责现场防护,程兴中负责室内防护。你们要严格执行防护规定,你们就是大家的保护神,大家作业安全就靠你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时候,刘亚斌像个唠叨的老人一样,再三叮嘱着。一口气布置完今天的工作,口干舌燥的他静下心来,习惯性的思想着有无遗漏。“散会”确认无误后他轻声宣布道。八点三十五分,班前会结束了。板凳声,呼唤声,工具的拖动声,打破了会场的安静,所有人动作着,工区犹如大战前忙乱,紧张、有序的运转起来。太阳挣脱了云层的挽留,高高地爬上半空。嘲弄着被它抛弃的大地,燃烧起来。张扬着它的能量。盐湖上空,风害怕了它的热情,躲得无影无踪。

九点十五分,维修天窗准时下达。刘亚斌与徒弟刘念开始检修十二号道岔,道岔外观检查、转换试验,转辙机内部检查和清扫注油等作业项目,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忙碌的作业中,时间流水一样呼啸而去,九十分钟的天窗紧张的结束了。

完成天窗的人们回到了工区,一个个脸上被太阳涂上了厚厚的油汗。刘亚斌顾不上休息,几步上楼,检查着室内防护及登记记录,一切就绪后。长长地舒了口气,来到厨房,接过工友递来的水杯一顿狂灌。清凉的开水,瞬间渗透了浑身的毛孔,顺着血液蔓延展开,扑灭了身上的灼热。墙上的挂钟指在十一点零五,他暗暗的盘算着,时间尚早,利用这段时间去区间检查一下施工配合,顺路带点开水过去,戈壁滩的太阳晒起来有点晒不死人,誓不罢休们样子,他们肯定热坏了。“宗子,你在家盯着,等一会儿去检查地面硬化,我去区间看一下逻辑检查、电容更换和应力放散。”一样疲惫的宗子,看着他嗮得油光锃亮的脸劝阻道:“还是我去,你在家盯着吧!”“不用,我走了!”刘亚斌出门上车而去。今天的区间逻辑检查,应力放散、电容更换分布在车站两头的区间内。只能来回奔颇费周折。工程车满身沙土,尘土飞扬的跳跃在区间便道上。一个小时后,区间逻辑检查的地方到了,穿过防护栏,他来到逻辑检查作业处,作业人员看见他打着招呼继续忙碌着,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一切顺利的进行着,他叮嘱完收工事项后,工程车继续向前而去。几公里以外是下一个工作项点,在工程车摇摆舞动中,作业人员的身影出现在股道中,下车而来的他,手中的榔头,一下一下敲击着引接线塞钉,检查着塞钉是否紧固,同时,双目来回扫视着引线位置,不觉间已经检查了三百多米。没有发现遗留问题的他,裂开皲裂的嘴唇,无声的笑了,神情舒展得菊花一样灿烂。“就这样干,争取一次完成,返工就得来回走动,这天能把人热死呐!”他操着厚重的乡音给工友们鼓着劲。检查完后留下开水壶,又上车反向而行。车站另一头的区间内,大机作业轰轰隆隆的进行着,尘土被机器飞扬起来,呛人口鼻。灰头土脸的陈涛与文连雄,长随官一样陪在机械周围。仔细地检查着作业区内的电务设备,保护好它们,是今天配合目的所在,稍有差池出现破损,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样的叮嘱在飞扬的尘土中完成了,刘亚斌与司机驱车回站。

来回的奔波错过了午饭时间,夏季以来,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错过午餐。迟到的午餐,也在着急忙乱中草草了事。擦着嘴角,他又坐在办公桌前,摆动鼠标,准备浏览当天办公网上的天窗计划、工件邮件。尚未打开界面,桌上电话激越的鸣叫起来。他心中一沉:“这又怎么了?”“达布逊-察尔汗G、轨出2电压超限报警。”电话中传来电务段集中监测人员焦急的呼唤。他急忙动身,拎着工具箱准备出门。“亚斌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去看看。”张何宗说道,刚从区间回来的他,累得有点乏力,也没有推辞,随着脚步声的渐行渐远,困意阵阵袭来,眼皮沉重的落了下来。

但是,电话与他较劲似的,再次叫唤起来,里面传来调度的声音:“刘工长,达布逊站19/21#道岔定反位失去表示。”“知道了,我们马上处理!”

十四时三十五分,刘亚斌几人风尘仆仆的到达现场,对19/21#道岔进行转换试验,发现操作不动,检查发现室内21#道岔X1断路器跳闸。将断路器合闸之后,操动试验还是跳闸不断,他初步判断是电缆混线。当时将室外21#道岔X1电缆盒至转辙机的5根电缆全部甩开后,再操纵道岔时,断路器未出现跳闸,确认混线位置在X1电缆箱盒与转辙机内部之间。

十四时四十分至十七时时五十一间,达布逊站陆续有七五八幺次、九幺四六五次、八五二三三次列车通过,心急火燎的刘亚斌,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着八五二三三次列车通过后要点检查处理,十八时零四分经检查发现21#道岔X1电缆盒中X1、X3间存在混线,临时替换备用芯线后恢复,十九点时三十一分,再次申请临时作业点,对X1、X3进行更换处理,线缆更换完毕后,道岔转换试验良好,十九点时五十分,销记、恢复设备正常使用。

夕阳西下,太阳染红了半边天际,朵朵云层镶着紫红的边饰,向他们展示着妖娆的身姿,返程的工程车再次奔走在盐湖中央的公路上。

二十一点零五分,在饥饿的伴随下,刘亚斌他们回到工区,餐桌上,纱网遮盖的晚饭,向他们殷勤的呼唤着,虽然已经发凉,但是也来不及回锅溜热,三两下与饿的发慌的肠肚完成了胜利会师。

工区会议室内,灯光明亮,饭饱意足的信号工,三两成群,谈论着当日的工作、生活的趣闻。

“宗子,今天的检测信息处理好啦?”刘亚斌对张何宗问道,“还没有,轨、轨出2电压超限报警,现场检查良好,实测值为G轨出2电压为MV、轨出2电压为mv,G电压高是更换电容后,电子工区还未标调,计划下周上报天窗,联系电子工区进行标调。”“哦!”听到此言,刘亚斌拿出小本记录着。“亚斌,职教科来电话,明天要检查工区练工场所,今晚必须把设备安装好。”

会议桌边,再次坐满了工区人员,练工场设备安装分组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会议室后面的练工场里,信号机安装、箱盒配线展开了,透明的顶棚外,天幕上群星忽明忽暗,闪耀着,俯瞰着这群忙碌的九零后信号工。

夜色愈发深沉,练工场的灯光熄灭了,二楼的宿舍内,传出了吉他的弹拨、玩笑的戏谑声,还有轻微的呼噜声.......

扎根高原的实干家

作者:祁国庆

白吉欢,现为青藏集团格尔木电务段格尔木信号车间主任。长期以来他秉承“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始终奋斗在青藏铁路第一线。坚定地把事业与家庭扛在肩上,埋头一干便是27年。

27年,曾经的青春少年两鬓已染了霜白。从踏上铁路至今,白吉欢从懵懵懂懂的实习生成长为一名有着丰富的信号设备管理经验的车间主任,27年来,白吉欢为青藏铁路建设和维护奉献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岁月,他把青春献给了雪域天路,他把铁路工匠精神镌刻在了信号设备每一个分寸之间,从与青海隔河相望的海石湾到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日喀则,几乎所有的信号设备大型中修作业他都全程参与,他厚实的脚步遍布整个青藏铁路。

甘于奉献,他是车间的“领头雁”

格尔木信号车间现有职工人,近两年入路青工占大部分,任务繁重、开展工作难度大。为了更好地把现场信号工作做好,他任劳任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与车间所有职工都结下了一份“师徒之缘”。从简单地认识轨道电路图,到轨道电路的测试方法和故障处理,他都倾囊相授。在他的带动下,进而营造了整个车间和谐、团结、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

在信号中修车间,白吉欢主任依据青藏高原的季节特点所摸索出的“辗转”施工法和设备油漆的“以刷改喷”法,每年节省近十万元的开支,他所改创的“导接线”、“冷压线”双导线法,更是进一步提高了轨道电路的容错率和稳定性,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青藏铁路公司的优秀共产*员和先进工作者。

执着前行,他是“天路”的“守护神”

从见习生干起一直到信号工、技术员、车间主任,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东起海石湾、西至日喀则、北到柴达尔,几乎所有的车站、区间设备中修施工现场,都有他的痕迹。他所摸索出的“三清两细”工作法:“设备数量清、工作流程清、目标责任清,管理细致、施工精细”,保证了中修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可控。

平日里,他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每年的中修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为保证高原列车的安全正点,提供了一流的的信号设备。

现场信号设备的维护也是一项十分庞杂的工作,即使是现在已经身为车间主任的他,仍旧经常扎根生产一线,他与车间职工追随着季节的脚步,饱受着冰雪、大风的肆虐,奔波在青藏铁路的千里沿线上。付出自有回报,格尔木电务段成立以来,在白吉欢工作过的信号中修车间和格尔木信号车间无任何责任故障的安全记录。

默默付出,他是职工的“贴心人”

职工们时时承受着远离亲人时情感上的孤独煎熬。由于绝大多时间在一线辗转奔忙,车间许多适龄青年陷入无法婚恋的尴尬困境。为了这条高原钢铁大道的畅通无阻,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这也是白主任的一块心病,为了让青工们能更好的解决个人问题,一有休息时间,白主任就给青工们放假。而他则一直在车间值守。由于常年坚守在青藏线上,从26岁结婚至今,白吉欢与妻儿呆在一起的累计时间不足五年。年年度中修施工结束,他回家探家时,近半年的分离,望着眼前饱尝风霜的黝黑汉子,妻子和儿子竟都产生了陌生之感。

一种职业体现着奉献和担当,一份付出收获了真诚和感动。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白吉欢使我们身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白吉欢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和付出,认真对待着信号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任务,他牺牲了小家,忍受着寂寞,扎根高原,坚守“天路”,确保了雪域天路畅通无阻,将平安和团聚捎给了千家万户。

02

“壮丽70年·礼赞新天路”职工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火车头“变脸”作者:韦海瑞离天空最近的铁路作者:祁国庆检修作业作者:张维*

冒严寒检修设备

01

纳赤台配合工务更换重伤轨

02

南山口站格拉扩能改造施工

03

青海高原工匠刘效聿对车载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作者:张明end格尔木电务段新媒体工作室出品编辑:赵志荣、杨阳审核:李成英、向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丽70年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