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坚决抵制一切*品,不吸烟;
(2)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3)洁身自好,不发生不洁性行为;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针灸或手术,不纹身、纹眉;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救护后记得洗手;
关爱生命预防艾滋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电动剃须刀。
(8)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拥抱、握手不会传染病*!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通常有10~20年),在潜伏的过程中,感染者是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表现的。
感染者发病,就会有一些明显的病症出现。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三种:
(1)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有可能发热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甚至一年或更长;
(2)不明原因的腹泻、拉肚子,因长期腹泻,造成营养缺失;
(3)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主要是由于长期腹泻造成,因此艾滋病患者显得很消瘦。
因此,如果不明原因的出现上述三种症状,同时有不洁性生活史、接触被感染物品、接触过高危人群等情况时,一定要想到是否患上病。
艾滋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期,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大致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
(1)急性HIV感染
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多表现为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肌肉或关节痛等全身不适症状(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
(2)无症状HIV感染
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无症状可持续2~10年或者更长,平均5年左右。临床上没有任何表现,但具有传染性,是临床不易识别但是重要的传染源。
(3)艾滋病前期
又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相关复合征。多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长期慢性低热伴有盗汗,体重减低、慢性腹泻、肛周、生殖器及口腔黏膜多处感染寻常疣病*或尖锐湿疣等。
(4)艾滋病期此期可发生致命性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两者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卡氏肺囊虫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可直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
预防艾滋为你为我为他
维护家庭靠你靠我靠他
执行编辑:刘鸿燕
责任编辑:王海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