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关于影响猪价的几个疫情,都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猪链球菌病
年6月下旬开始,猪链球菌病先后在四川的资阳、内江等地出现,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发的感染迅速在四川省的12个市以及37个县的个乡镇形成了省内大规模传播,而且对所有品种、年龄段、性别的猪都会有感染威胁。
该种疫病不仅仅会在牲畜中传播,也会使人受到感染出现发热等急性传染病症状,到年的8月,已经有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案例,其中死亡人数达到38例。
四川省是生猪生产和调运大省,生猪存栏量居全国前列,疫情期间政府启动了扑灭重大疫病的预案,并紧急生产和调运了万头份猪链球菌灭活菌苗用于动物的紧急防疫,使得存栏量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明显下降,生猪养殖户补栏也处于正常状态。
但由于疫情存在传人性质,导致大量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产生恐慌,猪肉的需求量下降,再加上前期补栏的生猪开始出栏,一时间猪肉供给大于市场需求,造成生肉价格迅速下降。
从全国看,年6月生猪价格环比下降百分之4%,8月份四川省推行向全国推销“川猪”,“川猪”销到河南双汇等企业,“川猪”价跌至3.6元/kg,导致河南压栏猪价猛跌,于是河南省大量的肥猪流向河北、北京、湖北、浙江等地,冲击全国市场新一轮猪价暴跌形成,到第三季度结束,全国生猪价格环比下降34%。
四川省生猪价格也在疫情期间与全国平均价格差距逐渐拉大,直到9月开始逐步上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高致病性蓝耳病
蓝耳病最早发现于美国年,不同于其他的疫病,该种病毒会严重影响到猪的繁殖能力,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容易感染的对象。妊娠母猪染上蓝耳病后会在生育前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的现象。
并且仔猪出生后的存活率极低,会使约九成的新出生仔猪死亡,蓝耳病疫情从源头影响了生猪的存活率,从而使供应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下降。
蓝耳病还具有强传染性,传播途径广,可以通过空气、精液甚至接触传播,染病猪的呼吸道会被蓝耳病病毒感染,并且迅速丧失繁殖性能,其次,染病的猪会长时间携带蓝耳病病毒,携带病毒的猪就具有了强传染性。
与健康猪同栏时,染病猪的排泄物和接触物都成为了隐患,蓝耳病疫情在我国首次出现是在年,但当时并没有形成大面积传播感染,年蓝耳病疫情大规模爆发。
由于养殖户的错误预判,部分养殖户没有做好病猪的处理,导致疫情大范围扩散,次年蔓延至全国,江西省受蓝耳病疫情影响最大、蓝耳病的爆发导致生猪供应大幅度减少。
病猪死亡及扑杀致使生猪数量的减少,截至年8月底,全国共有26个省份上报蓝耳病疫情,生猪发病达25.7万头,病死6.8万头,扑杀17.5万头。
现存仔猪受到了蓝耳病疫情的影响显著,发病率超过80%,其中有五成以上的仔猪死亡,年生猪的出栏头数同比下滑了7.46%。年5月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投入使用后,8月疫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猪价也到达了此轮蓝耳病爆发以来的高点,同比涨幅超过%。
由于蓝耳病疫情波及范围广且冲击力度强,导致部分养殖户不愿意补栏,生猪存栏量大规模减少,市场供给也由此出现下降,引起市场上生猪价格的上涨。
从年6月到年12月生猪的价格从低位的6.26元/kg涨至16.34元/kg,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全面生猪价格较年相比增长了72%。
三、猪肺病、猪瘟
猪瘟病毒同样具有很强传染性,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欧洲很多国家也出现了猪瘟病毒感染的情况。从猪瘟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约年了,猪瘟病毒却仍然作为一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存留至今,并且严重危害到各国畜牧业的良好发展。
猪瘟病毒通常情况下不能长时间的在低温环境中存活,但是随着猪瘟病毒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和含毒介质的变化,猪瘟病毒可以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地区天气潮湿、气候温暖,这种环境有利于猪瘟疫情的快速传播,猪瘟在这片地域蔓延而引发大量生猪染病,整个疫情阶段,生猪发病数达头,死亡头,扑杀头。
在此期间,全国由猪肺病引发的生猪发病数为头,死亡头,扑杀头。同年,猪肉市场出现的“瘦肉精”新闻震惊国内消费者,消费者无法放心购买市场上的猪肉及猪肉制品,对猪肉消费持谨慎态度,猪肉销量迅速下降,疫情的冲击和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改变成为影响生猪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
因生猪市场需求急速减少,供给产能下降,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扶持生猪产业,受年政府出台的各项生猪生产补偿政策影响,使得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万头,同比增长13.1%,供给量大大增加。
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动,生猪价格开始持续下跌,于年5月跌至9.73元/kg,达到近两年内的最低价位。
四、口蹄疫、蓝耳病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病毒常作用于偶蹄兽身上,会使偶蹄兽出现急性发热现象,所以一旦发生就会对牲畜群体产生威胁。口蹄疫极易发生于猪身上,有时感染病毒的牛、羊等偶蹄兽不会发病,但猪更易显现病状,感染后发病率接近%,并且该疫病危害能繁母猪的生育能力,从而影响产下仔猪的存活率。
口蹄疫疫情极易在春季发生,加上口蹄疫疫病本身具有高传染性和对猪的高爆发性,在年2月广东地区出现猪感染O型口蹄疫的情况之后,当月,广东省多头生猪被扑杀。
随后口蹄疫疫情迅速波及到新疆、甘肃、青海等8个省,全年累计上报疫情数达18起。为规避风险,中小散养农户加快生猪出栏,集中投放对市场造成冲击,使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到3月广东省生猪均价为10.76元/kg,环比下降大约5%。
与此同时,蓝耳病疫情大面积爆发,市场需求量下降,从年3月开始至7月初,生猪价格持续4个月下跌。由于此次疫情严重造成了大量存栏猪的死亡,并且在这段时期内,市场需求降低导致养殖业持续亏损,于是很多小规模养殖户决定退出生猪养殖业,生猪生产规模下降,产能情形严峻。
年底我国能繁母猪年末存栏万头,较年下降约4.5%左右,生猪存栏同比下降约3%,这就使从年第四季度开始生猪市场供给不足,从8月开始,价格出现反弹并持续上涨。
五、猪病毒性腹泻
年末——年初,我国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养殖猪场先后出现仔猪严重腹泻的状况,并且这种腹泻症状具有传染性,日龄较小的仔猪受到的影响较大,基本上日龄在10日内的仔猪受感染后存活率接近于0。
此次猪病毒性腹泻在冬季爆发,较之前年份疫情突发季节相比有所提前。在成年猪中,感染传染性腹泻的成猪体重急速下降,同时猪的免疫系统机能受损,进而诱发其他疾病,并且该腹泻发病率高,有的养殖场反复复发4次,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
因为疫病导致仔猪供应量下降,仔猪的价格迅速上涨,从年12月的18.69元/kg上涨到年9月份的37.15元/kg,涨幅达到98.7%,并推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六、A型口蹄疫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至年间,我国报告累计A型口蹄疫疫情26起,病例显示A型口蹄疫以感染母猪为主,该种病毒在仔猪和育肥猪身上并没有体现出强传染性,但是治疗起来较为麻烦,很难全部根除。
虽然A型口蹄疫并未造成全国范围的恐慌,但是也使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欲望,冲击了消费信心,导致猪价一定幅度下降。在年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养殖行业的监管力度,并着重于环境保护问题,致使部分散养或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产能下降导致的供给减少,引起了年猪价的新一轮上涨趋势,我国猪价进入了新的价格周期。
七、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简称ASF)在年被首次报道,于年从非洲先后传播到欧洲、南美洲、大洋洲,年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联邦。
我国年8月3日在沈阳确诊了非洲猪瘟的首个病例,非洲猪瘟能导致所有品种与年龄段的猪感染和死亡,在其流行的国家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猪的一类传染病。
全球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已有27个国家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我国以前从未发生过该种非洲猪瘟疫情,小规模养殖户没有经历过非洲猪瘟疫情,所以应对此次猪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非洲猪瘟疫情来势汹汹,其高致死率导致染病猪的死亡率为%,而针对非洲猪瘟疫病的疫苗研制过程还需要一定时间,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扩散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非洲猪瘟病毒生存能力强、疫区病毒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等特征都显示出,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的生猪养殖业的状态不容乐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持续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
结语
每次重大疫情发生后都会对生猪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疫情会直接导致现有生猪的存活率,并且会直接影响短期内消费者猪肉消费的积极性,这种需求的变化会快速的反映到市场价格上,养殖户会根据当季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生猪的补栏量,但等到生猪长成出栏存在时间差,从而对生猪价格产生一定的冲击,生猪价格的走势也由此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