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陈铁林、郑澄怀、李霁阳)
1.国内过半人群超重或肥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既是独立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癌症(如子宫内膜癌症、乳腺癌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六大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等出现,肥胖已成为公共卫生焦点问题。
1.1.肥胖有多因素共同决定,根据BMI和腰围可分四大类型肥胖
BMI指数是诊断是否肥胖的通用标准,各国肥胖范围有所不同。肥胖的诊断标准包括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等,其中BMI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当BMI超过一定值时,则可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根据WHO的定义,当BMI≥25时为超重,BMI≥30时为肥胖,该标准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多国采用;根据中国的定义,当BMI≥24时为超重,BMI≥28时为肥胖。
根据BMI和腰围可将肥胖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型。在中国根据BMI和腰围大小,可将肥胖类型进一步划分。当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而BMI<28时,为单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为腹部和躯干脂肪多而四肢脂肪相对较少;当腰围不超标而BMI≥28时,为单纯全身型肥胖,主要特征为体内脂肪沉积呈匀称性分布,臀部脂肪堆积多于腹部;当腰围超标且BMI≥28时,为复合型肥胖。
肥胖由系统动力因素、环境驱动因素和个人危险因素共同决定。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生物医学角度,肥胖可理解为遗传、膳食、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如职业、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健康素养、疾病状况、用药情况等)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同时,环境驱动因素和更远端的系统动力因素(如政策、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1.2.中国约有一半人口超重或肥胖,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
中国成年及青少年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依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自年以来,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从年16.4%和3.6%(合计20.0%)增长到年的34.3%和16.4%(合计50.7%)。2)依据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在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以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中,超重/肥胖率分别达20%和10%,至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
中国人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发病率与肥胖显著正相关。根据《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的数据,约有70-80%成年人高血压源于过度肥胖,在患Ⅱ型糖尿病的成人中肥胖者约占55%,且某些癌症还会呈越胖危险性越高的量效关系。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一项针对中国上海地区名成年人的调查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常见慢性病与BMI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高血压在正常、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7%、14.5%和28.3%,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高血糖在正常、超重和肥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5%、8.8%和17.1%,肥胖患者检出率约为正常人群的5倍。
相比于其他肥胖类型,中心型肥胖风险更大。由于中心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含量通常高于全身型肥胖患者,其并发慢性病风险往往较高。一项针对中国各地区名35岁以上成年人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患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高于体重正常者(23.5%)和全身型肥胖患者(31.6%),而中心型肥胖合并全身型肥胖患者(复合型肥胖)则高达47.2%。中心型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检出率也大幅高于体重正常者。
2.从生活干预到药物手术、肥胖治疗方式不断演进
2.1.肥胖防治分为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肥胖的防治以疾病的三级预防和治疗为基本原则,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服用减肥药物、减重手术等。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针对超重/肥胖成年人规范化治疗流程图,当BMI在24.0至27.9范围,推荐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进行治疗;当单纯性肥胖且BMI≥35.0,或BMI≥24.0且伴有至少1项代谢异常,或BMI≥28.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推荐使用药物治疗;仅当BMI≥35.0且伴有至少1种慢性病时,考虑手术治疗。
饮食干预是控制超重及肥胖的基础手段。不同饮食结构会对超重及肥胖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肥胖症发病机制和饮食结构的认知不断深入,产生了多种饮食干预措施,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等,其中LCD的受重视程度较高。LCD指限制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增加脂肪与蛋白质,减少精制谷物与添加糖摄入的饮食。多项研究显示,LCD可以有效减少超重肥胖者的体重,降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但LCD能否持续减轻体重并降低超重肥胖风险仍缺乏充足的研究证据,其安全性也存在争议。此外,提倡戒烟戒酒,少量多餐,定时进餐,增加膳食纤维,并加强对肥胖患者的教育也是饮食干预的重要部分。
轻食与代餐作为健康减重的饮食方案,备受新一代年轻人推崇。英敏特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后,大部分消费者在健康饮食和运动健身方面更加重视,促进代餐与轻食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1)轻食是以类型丰富、低能量、高营养为特征的新兴饮食方式,如沙拉;中国营养学会年发布的《中国人的轻食消费行为白皮书》对人(大多参与者为年轻人)的调研结果显示,94.9%的被调查者每周至少消费一次轻食,55.7%的人每周消费2-4次。根据NCBD,我国年沙拉轻食行业市场规模或达到92.3亿元,同比增长66%。2)代餐则是以某类低热量、高营养的特定食物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如代餐粉、代餐奶昔等。英敏特报告《体重管理的饮食习惯——中国,年》发现,在采取措施管理体型的消费者中代餐的渗透率已从年的18%增至年的27%,增幅为各类体重/体型管理方法之首。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显示,预期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元。
左旋肉碱作为减重辅助用食品添加剂,同样被诸多人用以体重控制。左旋肉碱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是常见的辅助减重可食用添加剂,在人体的肝脏和肾中产生,并储存在肌肉、精液、脑和心脏中,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配合适当的运动可加速燃烧脂肪。根据诚达药业招股书数据显示,年,全球左旋肉碱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中国年左旋肉碱市场规模为0.14亿美元,占全球8.28%的市场份额。根据TheInsightPartners预测,年至年,左旋肉碱全球市场规模将保持4.79%的复合增长率。
运动方式主要可分为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二者结合可发挥减重效果。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通常是指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将有氧运动手段与力量运动手段两者都加入训练方案,通常采取中低强度,训练时间平均分配的复合型运动方式。多项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力量练习对于改善体质及减脂减重有着显著效果。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十分普遍,效果有限。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体重和腰围监测、控制饮食、积极运动等。这些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较易实施,但减重效果通常较差,且容易发生体重反弹。对于运动控制来说,《共识》建议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至少min,最好每天运动30~90分钟,周运动3~7天,总共达到~分钟/周。
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体重,但患者接受度差。目前主流的减重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胃束带手术、胃内水球等。手术治疗肥胖效果明确,一项关于瑞典肥胖受试者减肥手术的前瞻性对照干预研究《ReviewofthekeyresultsfromtheSwedishObeseSubjects(SOS)trial-aprospectivecontrolledinterventionstudyofbariatricsurgery》表明代谢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10年、15年和20年,体重变化平均值分别为-23%、-17%、-16%和-18%,常规治疗组体重变化平均值分别为0%、1%、-1%和-1%。然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中重度肥胖成人,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目前公众的接受程度仍较低。根据中国肥胖代谢外科研究协作组的测算,中国年共开展减重手术1.4万台,减重手术数量在过去几年增速较快,与基数庞大的肥胖人群相比,减重手术的渗透率仍极低。
2.2.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有多款药物上市
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减肥药物控制体重疗效更确切;相比于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无手术并发症风险,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度高。年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建议,成年人群当BMI≥28.0或BMI≥24.0且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经综合评估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国际多种减肥药已获批上市,国内减肥药市场正高速增长。目前,FDA已批准包括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瘦素药物、拟交感胺类药物等多种不同机理的减肥药物上市,减肥药物市场逐步扩张。根据智研咨询统计,-年,全球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18.0亿美元增长至26.0亿美元,CAGR为7.6%;-年,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年的2.6亿元增长至年的约30亿元,CAGR达50.3%。
2.3.减肥药物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安全性
减肥药物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长期安全性,多个药物因安全性问题退市。过去40年内,6种减肥药因安全隐患而退出市场。其中,最著名的两种药物为惠氏公司(已被辉瑞收购)的Pondimin(芬氟拉明)和Redux(右芬氟拉明),被发现可增加心脏瓣膜病变风险,于年退出市场。年,雅培的Meridia/Reductil(西布曲明),由于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而退市;Servier公司的Mediator(苯氟雷司),由于可能引发心脏瓣膜病变,于9年退市;赛诺菲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