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国产特斯拉Model3,国产后是真差还是真香?
大家好,我是小伍说车,这一次给大家测评的车型是售价34万元的特斯拉model3国产后驱长续航版,自从特斯拉model3正式国产以来,一直占据着市场上纯电动车销售量榜首的地位,特别是在北京道路上的能见度极高,后期长续航板是目前特斯拉model3全系车型中续航最长的一款,也是在使用便利性上最接近传统燃油车的型号。特斯拉品牌从很早就开始布局自家的超充网络,不仅充电快,用户体验也好,插枪就冲拔枪就走,不需要在充电桩上进行任何多余的操作。目前主流的v2超充最大充电功率可达多千瓦,大约半小时就可以充将近公里的电量。当然如果你的居住或工作地点有慢充条件,这才车的使用便利性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基本的通行需求了。
在我这几天的驾驶中model3驱长续航版的电耗约为百公里13千瓦时,理论上的最大续航里程约为公里,根据不同的充电电价,百公里电费约为6~30元,比同价为汽油车要便宜得多。早期的一些电动车动力响应虽然快,但是很突兀,很容易引起驾驶者和乘客的不适。而特斯拉model3的动力输出特性是那种既轻快又柔和的风格,哪怕是对于第一次开电动车的人,也完全不需要专门的适应过程。如果你把动力模式设定到运动,全力踩下加速踏板,model3驱长续航版瞬间的加速能力超过了这个价位上的绝大部分燃油车,方向盘很小,转向比也较一般的车型小了很多,车身动作特别直接,很有运动味道,不足在于低速时转向手感过于沉重,停车的操作不够轻便。
如果把model3看作一台运动型车,考虑到操控性水平,那么它的底盘减震舒适性是可以令人满意的,行驶噪音比同价位轿车要高出很多,特别是在长期高速行驶时,风燥和路噪可能会引起乘客的不适,不过动力总成很安静,也没有运转震动。特斯拉属于较早较激进,在车上装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厂家,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autopilot的功能。
与当前许多厂家同样装备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相比,autopilot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开启条件较为宽泛,对于道路中心的瞄准也比较灵敏,能够支持的辅助转向角度也较大,但对路上常见的加塞车辆反应仍有滞后,跟随前车的加减速节奏也比较生硬。此外自动变线功能和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仍不够完善。我在几天的驾驶中特意尝试了不同道路下autopilot的使用,总体感受是在车少路好的环境下好用,而诸如堵车,城市环路等复杂路况,它的使用反而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刺激。
特斯拉model3诞生自专门的电动车架构,所以从车身造型上就能看出与同尺寸燃油车的显着差异。为了在车身中部布置电池组,它的轴距更长,车轮更贴近车身4角,低矮的前厢之后是高耸而连通至车尾的弧形穹顶,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在车内空间和空气动力学布局之间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平衡。但即便如此,你还是能够感觉到车内的地板和坐姿都比一般的汽油轿车要高。优点是视野很好,不足是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空间仍然局促。我最初以为model3的后备箱盖会一直伸长到车顶,但实际它是一台标准的三厢车,后背相盖很短,而且荷叶位置很靠后,这就导致后备箱开口很小,拿起行李不方便。此外后备箱盖开关操作很沉重,需要费力操作,特别是对力气小的女生不太友好。
在model3上整车包括仪表在内的绝大部分功能开关和设定都被集中在了中央的15英寸大屏幕上。第一次使用确实会有很高的门槛,比如我现在想调整后视镜角度,车门板和中控台上都没有后视镜调整按钮,需要在大屏幕调出后视镜调节菜单,然后按方向盘上的滚轮分别调节左右后视镜。再比如我想全车解锁车门和中控台上还是没有解锁键,需要点击屏幕上方非常小的解锁按钮,甚至连调整雨刷器都需要进入二级菜单。以上这些功能让第一次接触model3的人在行驶中操作的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熟悉了这些界面之后,我感觉这套大屏操作系统无论显示反应速度还是菜单逻辑,都比大部分所谓智能汽车做得更好更直观。简洁的内饰不仅富有科技感,还把更多的位置留给了储物格。
我身边的人在这几天乘坐摩托车的过程中,对于这台车的内饰设计也完全是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趋之若鹜,另一些人则完全接受,不能有可能比别人高,特斯拉model3外形尺寸小,乘坐空间小,配置水平一般,做空粗糙,那是毫无豪华感行驶噪音大,作为纯电动车日常活动半径还受到限制。
以上这些产品特点看起来都与市场上的主流购车诉求相悖,但它每月1万多台终端销量,似乎又在以一己之力挑战,甚至颠覆着大家的消费理念,以及广大车企长久以来对市场的理解和造车的认知。model3的成功到底是因为它是电动车,还是因为它是特斯拉,我个人理解,后者对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这也是其它新能源车企无法复制成功的原因。很多人理所当然的以为特斯拉成功就代表新能源车成功,特斯拉颠覆市场就代表新能源车立刻要取代燃油车,其实这些理解都是很狭隘,很不符合逻辑的。特斯拉的出现实际上是树立了一个标杆,消费者并不需要第二个特斯拉,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比特斯拉更强的企业,能造出比特斯拉更好的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