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普罗泰戈拉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又量失。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懂事起,就有了一把尺子。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内,量得又量失。
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最能泻人,是一种泻药。李时珍经过试验后,认为巴豆剂量用得重可引起严重腹泻,但是,如果剂量轻,可治疗腹泻。
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一个患慢性腹泻的妇女。以后,又陆续治好了一百个腹泻的病人。
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量小治不了病,量大又会造成事故。在农业生产中,播种量、施肥量等要适度。在工业生产中,机器的运转速度、运转时间要适度。
孔子说: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京剧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温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要注意火侯,做*治工作要掌握分寸。
甲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乙劝慰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甲苦笑着说:“唉,你这都是老生常谈了。”
乙说:“‘鱼儿离不开水’这是老生常谈,可对鱼儿来说,这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呀!”甲看了乙一眼,微微地点了点头。
一个毫无交际常识的人,冒冒失失地对一30刚出头的女青年说:“您有40岁吗?”女青年一楞,随即大大方方地说:“你是不是指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为成熟?”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隋侯之珠,国之宝也;然用之弹,曾不如泥丸。——刘向
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这一次来到了楚国,还没等熟悉这里的风俗,一个渔夫就提着一条大鱼登门而来,声称要把鱼献给孔子先生。
礼轻情意重,立足未稳就受到了礼遇,弟子们很高兴,赶紧把他领到了老师的面前。
孔子明白了渔夫的意思,明确地表示不能接受,因为他有一个原则,无功不受禄,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接受别人的东西呢?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学生的。
渔夫并不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一听孔子不要,脸涨得通红,着急地说:“天气热,到远处市场上去卖没有卖掉,很想把它丢掉,可这样还不如奉献给你好。”
弟子们一听就泄了气,有一个实在忍不住,插嘴说:“你是因为卖不掉,扔掉可惜,才想到给老师送来的啊,我们要了你的鱼,不就跟臭水沟一样了吗,成了你扔鱼的地方,你还是拿走吧!”
渔夫的脸更红了,刚想争辩,孔子站起身,向他拜了两拜,恭敬地把鱼接了过来,说:“谢谢你的礼物,我不能不接受你的心意。”
渔夫走了,孔子让弟子们把鱼清洗干净,然后准备祭祀的礼仪。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懂老师的用意,于是问道:“那位渔夫要丢掉它,而你反而还要来祭祀它,这是什么缘故?”
孔子说:“我听说过致力于施舍而不糟蹋多余财物的人,是圣人。现在我接受了圣人的赏赐,怎能不祭祀呢?”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有一颗善良的爱人之心。一个人做了什么比他想了什么更重要,因为高尚的行为,远胜过高尚的动机。
凡事不要过分。——忒壬斯
曾国藩一生多次提到要“慎言”,他认为“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在曾国藩家训中也有“立身以不妄言为本”之语。
曾国藩对人际交往上的分寸的把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三十岁之前,曾国藩并未注意人际交往中的分寸,说话总有伤人之语,翻开曾国藩此时的日记,“说话又多戏谑”之句比比皆是。
对此曾国藩的许多至交好友都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在待人上的不足,称其“高已卑人”,“太刻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
这些人际中的不知分寸也让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人,吃尽了苦头。
与人交往、说话要讲分寸。开玩笑要有度,过犹不及,反会伤人,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
朱熹曾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
漫漫人生路,曲曲弯弯,坎坷不平,心中有了这把尺子经常度量规范自己行为,做人做事,就能时时有度,分寸得当,平准淡定。
人生之尺,是行为的指南针、定盘星。有了它,就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洒脱快乐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