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草药在古装电视剧里有时会偶尔看到,武侠小说或影视里更常见。它叫巴豆。
比如《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有这样的情节:天色渐暗,周莹一行人到一处客栈歇息,沈星移也带着人赶到了客栈,想到了周莹白天干的好事,一脸坏笑着给她的马喂了些巴豆。
《鹿鼎记》里也有韦小宝给吴应熊的滇马马队喂食了巴豆之后,雄壮的滇马居然腹泻暴毙而亡的情节
所以,巴豆给人的印象是有*,吃了会强烈腹泻,甚至死亡。
先看瞧瞧这货长什么样。
果枝上没有成熟的巴豆长这样(下图)
这是快成熟的巴豆(下图)
这是入药的巴豆(下图)
入药的巴豆就像个小零食,整体看长得还挺斯文的,不像恶魔厉*,但它的药力却非凡。
《神农本草经》记载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淡癖,大腹水张,荡练五藏六府,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蛊注邪物(《御览》作**邪注),杀虫鱼,一名巴叔(旧作椒,《御览》作菽),生川谷。
神农本草经没有说它有*呀!到底是从哪开始说巴豆有*的呢?在一本叫《吴普》的中药古籍中过这样的:巴豆,一名巴菽,神农岐伯桐君辛有*,*帝甘有*,李氏主温热寒,叶如大豆,八月采(《御览》)。而《淮南子》里则有说:鱼食巴菽而死,人食之而肥。看来古代的人也是乱七八糟的,得不出个定论。
我们来看中国药典是怎么记载的:辛,热;有大*。归胃、大肠经。这个更是吓人,有大*。看来古今对巴豆是否有*的说法是不相统一的。可能是对药性的研究方向或应用方向不同导致的观点不同。
但不管如何,此药的药力肯定是很峻猛的,这是古今共识。对它要小心为是。
再看看清代的大经方家,药理家唐容川的说法:“大*苦寒之性自当下降,而巴豆辛热之性宜与大*相反,何以亦主攻下,而较大*之性尤为迅速,此又何说?答曰:此又以其油滑而主下降,其能降下,则是油滑所专主,而非辛热所专主也。凡食麻油、当归皆能滑利,皆能下大便。但麻油不热,则其性缓,不辛则气不走窜,故其下大便也缓。蓖麻子味辛性温,是有气以行其油滑之性,故其行速。巴豆之油与麻油、蓖麻同一滑性,而大辛则烈,大热则悍,以悍烈行其滑利,故剽劫不留也。”
这个大药理家只说出了巴豆辛烈,性情悍烈,但又能滑利,能剽劫不留。
明代的李时珍却应用它这一特性很有意思,李时珍说:“巴豆峻用能够祛邪除病,微用能够调理中焦。王海藏说其既能通肠又能止泻,这是对千古之秘的一种阐发。根据这一体悟,李时珍成功地将巴豆就用在治疗一个有脾胃久伤,肠有积寒的老太太。
案例大概是这样:有一位六十余岁的老妇人,患溏泻病已有五年,凡是进食肉食、油物、生冷等食物即肠胃作痛。如果服用调理脾胃、升提中气或者涩肠止泻的药物,入腹则溏泻反而更加严重。请我诊病的时候,其脉沉而滑,这是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曾指出,大寒凝内,久利溏泄,愈而复发,经绵多年不愈者,应当应用热下的方法治疗,则寒去利止。于是就用蜡裹巴豆丸药五十丸给病人服用,二日大便不通也不泻,溏泻病就痊愈了。从此常用这种方法治疗各种泄痢积滞病,治愈了近百人。其诀窍在于药物配合得宜,药与病证相对准确。如果使用不当,仍然会产生损伤真阴的后果。
人与动物食用巴豆会有不同的奇观,《本经》里讲“人吞一枚,使欲致死。鼠食三载,重三十斤。”人吃这个东西一颗就不行了,老鼠却吃三年越吃越肥。有人分析了这其中的道理。老鼠也是夜行动物,在子时特别活跃,白天很少出来,所以老鼠一身寒气,所以往往容易得寒积,它的肠胃当然也很需要保养的。老鼠吃巴豆之后,会使它把寒气都拉得干干净净的,但巴豆却是辛温之品,去寒而不伤阳。因此老鼠吃这个东西不怕,越吃身体阳气越好。与人食用之后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用实验室的小白鼠来试验巴豆的药性,会不会得出巴豆无*的有趣结论呢?
现代有成功运用巴豆治疗积寒导致的腹泻。如现代名老中医浙江邱志济擅长使用峻猛有*中药治疗疑难杂症。其后人讲述治疗各种慢性腹泻的制药,用药和治疗经验收集如下(据网络资料收集,仅供学习):
1、巴豆炒炭创新法
巴豆炭止泻,古有记载:王好古之《汤液本草》云:“炒去烟,令紫黑用,可以通肠,可以止泻,世所不知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巴豆条下,赞其发千古之秘;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酒过伤节”中“神应丸”下亦言及合杏仁同炒至黑烟尽。但历代医家均无言及巴豆炒炭详尽之法,家父昔日巴豆炒炭,均去尽两层壳(即豆荚壳和豆壳),放铁锅慢火炒炭,此法较麻烦,且火侯很难掌握,致使临床应用,效多不稳,时有腹痛腹泻等付作用,患者不敢接受。后细究其因,发现炒炭之法和炒炭中火侯的掌握是保证药性和疗效的关键,火侯太过则性味药效消失,火候不及则功效难求。试改为不去内壳炒炭,用普通铁锅,煤球炉武火烤炒至浓烟将尽起锅,碾细备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巴豆炒炭不去内壳,既省去去内豆壳的麻烦,又不易炒过火,不过炒炭之量不宜多,一般一次克左右,最多不超过克,多则难炒匀,炒时冒出的浓烟有*,故巴豆炒炭要在室外通风之处。
2、思路广博,用药轻灵,合中成药,功胜一筹
陈某,男,48岁,年6月初诊,自述大便溏泻8年,次数多,日2~4次,时有便前腹痛,腹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饮食不当或受寒冷或情绪变化即诱发,大便常规检查有少许红白细胞,肠镜检查诊为慢性胃炎合并慢性肠炎,五年来遍服升提,固涩,调胃诸中西药物未效,有时药后反致溏泻加重,大便有粘液。诊见面色暗黑,舌淡苔白薄,切脉沉弦带涩,辨为沉寒固积,久病致肺脾肾具虚,乃虚中夹实,遂投巴豆炭(装胶囊)30克,嘱日服2克,分3次温开水送服,配合早餐前服市售“香砂六君丸”9克,晚饭前服市售“四神丸”6克。半月后,患者复诊时喜告固疾奇中,谓服数日后即大便成形,腹痛,矢气,肠鸣如失,现大便已无粘液,嘱早晚守服香砂六君丸并四神丸2月,面转红润,暗黑全消,再嘱守服香砂六君丸巩固,追访3年无复发。
3、体会:慢性腹泻,多虚中夹实,家父用巴豆炭合中成药肺脾肾同治乃求本之治。
巴豆辛大热,虽谓有*,然覆舟之水亦可载舟,伤人之药亦可救人。家父多年临床使用巴豆炭治愈慢性腹泻者甚众,实践证明巴豆炭有调中健脾,消磨坚积,振奋脾阳的佳效,且巴豆炭可升可降,荡涤胃肠壁痰瘀垢结之力颇速。巴豆炒炭之后,辛热之性仍在,能驱除沉寒固积,温中暖下,固涩止血,收敛胃肠壁溃疡面,对慢性胃炎合慢性肠炎的溃疡面的修复颇有特效;家父拟“四神丸”之助,乃取“四神丸”温肾温脾,兴奋中下机能。
“四神丸”中补骨脂温补肾气,肉豆蔻宣发脾气,凡中下焦火化不足,脾泻,肾泻,不思食,不化食,均宜此方兴奋以醒之。且补骨脂涩而能固,润而多脂,为刚中之柔,肉豆蔻芳香醒豁,开胃健食,二药合用温而不烈,香而不破,既宣利中焦,又能固摄下焦。又有五味子之酸,以益肝脏之体,吴萸大辛以振肝之用,五味子收坎宫耗散之火,吴茱萸启东土颓废之阳,一开一盖,合巴豆炭调中健脾暖肾之功相得益彰。盖久病之虚乃积日之虚,非一时峻补或一时调中健脾,暖肾即可治愈。故愈后必坚持长服香砂六君丸以巩固疗效,才能根治。
说到这里,可能读者会比较好奇,巴豆吃下去是什么感觉?
巴豆性情火热,十分辛热,一点点的巴豆进入人体食道,会像一团火一样在肚子里烧,从胃里开始慢慢往下烧,一直烧到肚子底下,然后就开始腹泻。所以敢开30克巴豆炭给人治病的邱志济肯定对病理和剂量的拿捏已经炉火纯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