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认为特斯拉的成功具有偶然性以及机会性,它的成功不绝对取决于产品,更多取决于马斯克的战略目光。
把中国上海作为第二故乡,说明马斯克早在5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开始觊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份额。
过去十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一直稳定在万级销量,巨大的市场份额哪怕能够站稳2%的市场份额,也能够轻松拿到40万的销量。
所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产品角度分析,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Model3以及ModelY的确拥有诸多的优点:操控好、价格合理、续航合理、充电速度快、智能化体验足够,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在30万级市场中没有对手。
今天的电动化市场中能够正面和特斯拉直接对抗的车型非常多,但作为后来者已经很难达到特斯拉这个高度。
一方面,特斯拉掌控了生产端优势,造车速度风雨无阻。
去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生产了超40万台车型,国内销量轻松超过30万,出口车型十万余,年的乘用车市场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芯片不够用、锂电池成本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依然能够以每个月4万的产量推进,暴露的是成熟的技术储备以及雷打不动的供应链体系,一台车想要拥有出色的销量,是对高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双重考验,很显然特斯拉考虑到了入门制造业的完善性。
目前国内市场有太多出色的车型造不出来,比如说极氪,订单破万交付量却只有台左右,大量的订单无法交付。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它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技术,更连带着带来了强大而且完善的供应链。
另一方面,特斯拉从上往下打一马平川。
品牌从高向低非常简单,从80万的定价再到70万、60万、40万以及今天看到的30万,特斯拉的品牌策略一直都是向下走,用品牌换市场的策略非常清晰,能够轻松打动万级消费群体。
正印证了我之前说的一点,只要打动2%的消费者,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就能拥有40万年销量。
目前值得警惕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只有两款主力车型销售,在马斯克的布局中还会有一台超级皮卡以及更小型的车辆登场。
而在开放生产这些车型之前,特斯拉需要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工厂的生产问题。
于是,中国的这座超级工厂需要拓建,根据路透社的消息显示,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将会将产能拓展到万每年。
上海突然出现一个万年产能的新能源企业,并且按照特斯拉的规划,这座工厂每年必然会满载运营,带来的是强大的配套产业,与上汽不太相同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对传统零部件要求变少,簇生出完全不同的新科技企业。
芯片、电池、模组等等,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而特斯拉在中国扩建工厂的诉求依然是两个,一个是满足国内需求,另一个是满足欧洲市场,目前虽然欧洲工厂已经有了动作,但很显然欧洲速度要比国内慢上许多,依然需要靠上海工厂提供车辆。
这里就能看出来马斯克的聪明之处,在中国上海这个超级港口,利用上汽留下来过剩的优秀劳动力,生产特斯拉轿车,一方面紧紧抓住中国市场不放松,继续运营国内市场想要谋求更多的销量,一方面港口优势就是用最低的航运将车辆运输到欧洲。
根据销量显示,中国一个市场就能提供全世界1/3的销量,所以死守中国市场不放,才是真的聪明人,未来超级工厂产能拉到万之后,特斯拉死守国内市场不放的策略,必然将会把这家企业迅速推向年销量万级。
新能源销量万量级,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