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重庆抗疫再添一个重要的数字“0”:万州区新冠肺炎重症确诊病例清零。至此,医护人员已与时间赛跑49个日夜。
据统计,医院新冠肺炎重症应急病区,单日在院人数最多时达32人。
60岁的老李是病区最后一名患者,23天里多次命悬一线,全身的血都被换了一遍。
提及老李的几次生死时刻,主管医生代永红感叹:“‘花样儿’太多,能走出来很不容易!”
拒不配合“关我什么事?”
2月15日,老李的核酸检测复查结果为阳性,次日经专家会诊后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然而,老李是个“刺头”,初次碰面就玩起“花样儿”。
在老李眼里,肝炎和肺结核才是传染病,不理解为何将他独立“关”病房,拒不吃东西,也不配合治疗。
刚开始的几天里,不管医生、护士问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关我什么事?”“你们想怎么搞怎么搞!”
代永红是市级专家组成员,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与心血管重症患者打交道多年。
老李的病一直由她主治,病历像印在他脑子里一样。老李的不配合,让代永红发愁:“啥子都问不出来,有些检查又不能做,怎么治?”
为随时掌握老李的动态,代永红每次进隔离病房,都尽量在老李床边观察半个小时。
为“撬”开老李的嘴,医院也派心理医生韩树红上阵。面对她的苦口婆心,老李同样“油盐不进”。
韩树红说,进病房要学会“察言观色”,发现老李情绪不对就要立马撤出病房,生怕惹怒他引起病情恶化。“他的基础病太多了。”
就在双方陷入僵局时,韩树红捕捉到一丝转机。
老李一直有上腹疼痛的毛病,他认为这才是自己的病根儿。过去想治但是又怕花钱。现在患上新冠肺炎,觉得自己可能挺不过去。
“情绪有点消极,医院床上,还会呆出更多毛病。”韩树红为让老李早点开口并配合,与专家组沟通用善意的谎言为老李鼓劲:让医生告诉老李一些指标好转,配合治疗很快会出院。
在韩树红的“撬”动下,老李开始松口。但是,他话还是不多,有个后顾之忧:“出院后,欠下的医药费哪来的钱付?”
弄清老李的顾虑,代永红趁热打铁,终于迎来转机。
“不要你出钱,国家给你治。”代永红让老李自己静下来想一想,“你躺在这里,为什么这么多人关心你?”
一开始老李还是不信,代永红每次进去查体都解释费用问题,老李的话变得越来越多。
“他肚子痛,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代永红说,这一点他应该是看在眼里的。
老李因胃和肾上的毛病,一次进食量少,每次要吃稀饭护士都会给他打热。基本上,想吃什么,护士就会想办法,“可能还是被医护人员的努力打动”。
大概一周之后,老李终于开口说起自己的病情。
入院当晚遭遇生死时刻
老李患尿*症多年,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同时,因长期吃止痛药,胃上溃疡经常引起上腹疼痛。
2月16日确诊当天,他被收医院时,因基础病复杂住进危重症病房。市、区两级专家组开展多学科会诊,有肾内科、感染科、消化科、胃肠外科等。
正常情况下,男性血色素是~g/L,可老李只有4g/L,贫血非常严重;呼吸频率达到30次/分钟,相比正常人的12~20次/分钟,呼吸明显加快。此外,还有冠心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等。
入院当晚,医生即为老李实施透析。整个治疗的23天里,他一共透析了16次。
老李的病历和阶段性指标,主管医生代永红如数家珍。
就在当晚,他遭遇第一次生死考验——出现休克。好在值班医生当时守在床边,紧急用上治疗休克和升压的药物,有惊无险地将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自此之后,由于基础病多、变化快,值班医护人员对他进行特别“关照”。
“透析时容易出现血压低,不透析又不行!”代永红说,这让这场救治显得有点矛盾。
在老李最危险的几天里,每一班进病房的医护人员工作4个小时,起码要花3个小时守着老李,随时检测血压等指标。
2月23日开始,老李出现腹泻加重,最严重的一天排解了24次。“这会造成低血压休克。”代永红说,除此之外,老李在夜间经常出现心衰、喘累,一出现就马上要用药和透析。
考虑到病情的“花样儿”太多,作为主管医生的代永红,随时通过手机与一线值班医生互动,获知病人的当前情况。一线临床值班医生遇到突发情况,也随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