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里,有这样5朵金花,她们不是医护人员,却每天与病*打交道。
样品编号、核酸提取、核酸扩增体系配置、上机检测……她们已经在实验室连续奋战了22天。为保护家人健康,除上班时间外,所有人员均临时住在宾馆,她们已经与家人分别了22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为提升检测效率,襄阳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临危受命,迅速启动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筛查工作。
即将承担这项任务的,是中心食药部微生物组的胡媛、宋金玲、程相如、刘洁、徐露5名女同志。在此之前,她们从未从事过此类高致病性病*检测。对于将要承受的压力,将要克服的困难,将要面对的风险,都一无所知。
大年初二下午,还在与亲人团聚的她们,接到单位的通知,毫不犹豫选择赶回单位待命,家人和同事们都替她们捏着一把汗。
时间紧、任务重,5名女同志成立小组,迅速分工,程相如负责后勤保障,胡媛、宋金玲、刘洁、徐露4人分成两组分别医院和疾控检测中心的检测一线进行现场学习。从自身防护、设备装备、整体布局,到检测方法、步骤要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得心应手、万无一失。
走进实验室大楼,“生物危害”四个字赫然映入眼帘,这里充斥着严肃而紧张的气氛。
每次进入核心区,都要做好三级防护,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她们与福建、辽宁援襄专家们一起,一进实验室就是持续工作5、6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
虽然天气寒冷,但在狭窄密闭的空间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与专家共同开展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筛查工作
小组负责人胡媛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龄的共产*员,因为曾经参加过抗击非洲猪瘟检验检测工作,也最有经验。但她刚满周岁的女儿还未断奶,胡媛的领导左右为难之际,她主动请缨,将女儿送到娘家。
调试试验设备
宋金玲从事药品微生物检验数十年,是五个人中年纪最大的,也是身体素质最差的。当她决定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五岁的儿子还不知道短时间内妈妈不会回家,小嘴一嘟笑着说着“妈妈要去打坏人啦!”
她看着儿子稚嫩的双眼,摸摸儿子的脑袋:“是的,妈妈去帮医生打怪兽!”
宋金玲的肠胃不好,而且一忙起来就会错过饭点,总是吃到凉掉的饭菜,导致经常腹泻。在防护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少上厕所,她毅然决然强忍腹痛吃了蒙脱石散后坚持上阵。
程相如刚刚领完结婚证,成为一名*嫂,还没有结束新婚,但她已经迅速进入了角色。
前期准备阶段,她因为感冒正在打吊瓶,一接到单位通知,立即赶到单位,处理完所有事情后又匆匆赶回诊所继续打吊瓶。
每次来到单位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她手背上还未拆掉的止血贴。
尽管后期,她不是站在这场工作最危险的区域,但她却是这个团队最坚强的后盾。检验人员在实验区域进行检测工作的同时,是她在协调各个部门,从前期必要物资的上报,到后期实验器材及防护物资的消耗,从各单位送检样品名单的核对,到实验完成后检测结果的汇报,都是她一人负责。
刘洁,是一位瘦小的姑娘,可是在疫情面前,她却选择保护大家,只因她是一名共产*员。
由于前期样本送来的时间无法统一,工作很难进行,总是要熬夜到凌晨,才能把送来的标本全部清空。每一个环节,精神都必须高度集中,容不得半点马虎。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她们已经疲惫不堪。刘洁总是优先考虑到别人,让队友先回家休息,自己留下来上夜班。
近期,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承担着襄阳市“密切接触者的核酸筛查限期见零”的工作任务,检测样本量进一步增加,她们经常通宵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5点钟。
2月20日,走出实验室时,已是凌晨4点多,刘洁在朋友圈中这样写到:晚安?还是早安?
徐露,94年生,是五个人中年龄最小的,却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需要照顾的那一个。
在两个队友相继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下,为了让同事好好休息,徐露第一时间站出来,连续三天进了核心区。她说:我最年轻,身体扛得住。
当初接到单位的通知时,她正在石花陪妈妈过春节,因为父亲去世,她是妈妈全部的寄托与期望,母女之间的感情比寻常母女更加深厚。
怕妈妈担心,她选择隐瞒,只说是回单位值班。因为每天都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几乎抽不出一段完整的时间给妈妈打电话。而每次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她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其实妈妈早已听说女儿在做核酸筛查,尽管每个黑夜辗转反侧,忧思难眠,却始终没有拆穿女儿善意的谎言。
她在战“疫”日记中这样写到:正月我对母亲撒了许多谎,我把防护服描绘成睡衣,把移液枪讲述为画笔,画下晴空万里……(中国食品安全报网记者胡毅、熊源、通讯员张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