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市值已经超越了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特斯拉仍然像鲶鱼一样,不停搅动汽车市场。国庆期间,特斯拉中国发布消息称,中国制造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从27.万元降至24.99万元,长续航后驱版从34.万元降至30.99万元。
尽管特斯拉选择了国庆期间发布此消息,但调价信息一出还是引发不少预定车主的不满情绪。为此,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不得不连发两条微博解释、安抚车主。事实上,特斯拉的价格波动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此前就因为屡屡突然袭击,被网友戏称为“割韭菜”,甚至还爆发过维权的事件。
你拉你的横幅,我割我的韭菜。一边是网上关于特斯拉的吐槽不断,另一边是国产后Model3销量一路飙升,甩出其它产品几条街。
我们看到,除了宏光MINIEV(指导价:2.88万起)外,一众国产新能源车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如果此时特斯拉继续降价,是否真的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对中国品牌(特别是新势力)是“暴击”呢?毕竟,价格降到25万元以内后,对新势力的冲击太显而易见了。
表面看,Model3降价后其它品牌压力增加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从结果导向来看,似乎这个逻辑又不成立。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Model3价格波动的时间表。
(数据来源:乘联会。绿色字体为降价,红色字体为涨价)
在此之后,就是今年两个重要的降价事件了:
年5月1日,将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下调至27.万元,降价幅度达10%。年10月1日,将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从27.万元降至24.99万元,而长续航后驱版从34.万元降至30.99万元。我们看到,从年至今,特斯拉model3基本保持了每年两次的降价频率。一路从最高的37.7万降到了现在的24.99万。
这一路降价对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有没有带来冲击呢?我们以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为例,看看他们的数据表现。以下四张图分别是为最新数据统计:
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随着model3的价格不断下降,这些“竞品”的销量反而在逐渐提升。难道是新能源汽车的大盘在走高,大家都在水涨船高?
中汽协的数据表明,进入到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是在下降的。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26.4%。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端智能电动车这个细分市场是在增长的,而低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在萎缩。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举例具体下降的产品了。毕竟不是今天要论述的重点。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再看特斯拉Model3降价对中国品牌的“暴击论”,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起码目前还没有到“此消彼长”的时候。恰恰现在大家是一起“教育用户,做大市场”。
正如上文提到的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的回应: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让更多人可以享受科技发展的红利,促进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如果可以更便宜,就应该让利消费者,当然这个便宜不会无休止的。
这背后是一个朴素的商业逻辑:做大市场,薄利多销。做大市场不仅是自身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带头大哥”的“宿命”。汽车市场并非互联网,赢者通吃的道理目前还不存在。李斌、何小鹏、沈晖等一些新势力创始人在谈及与特斯拉竞争时,几乎保持了相同的观点:一起做大智能电动车市场。
其实早在年,马斯克宣布了开放所有专利技术,希望能通过“开源模式”,鼓励其他企业开发先进的电动汽车。当年,在谈及为何闯入汽车这条赛道时,何小鹏也不回避“得益于特斯拉的开源技术”。
而事实上,类似做法在传统车企也被采用过。年底,吉利旗下公司科力远,同时也是丰田的零部件供应商,就以1元象征性地拿下丰田THS核心技术。年4月,丰田汽车宣布,要无偿地把约2.3万个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公开。在这次开放的项专利的名单上,有发动机、电池为核心的零部件专利,也有丰田一直引以为傲的THS混动方案。丰田高层在发布会称:“环保技术只有加以普及才有意义”。
至于其中的“商业意义”和“社会意义”哪个更大,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再回到Model3降价的例子上。尽管Model3一降再降,且仍会再降,但对用户而言购车时价格只是其中的一项因素而已,更多是产品及品牌属性。不论是蔚来的换电服务,还是理想的里程0焦虑,抑或是“更懂中国的”小鹏汽车,其实都在不同维度上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
比如,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了两项*策,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赢取用户。
小鹏超充免费加电计划:面向所有首任非营运车主,提供每辆车每年度电的终身免费充电服务。电池租赁计划:在最长七年之内每月仅需支付少量的电池租赁金额,即可获得车辆以及电池的所有权,以P7后驱超长续航智享版为例,使用该计划购车,车价可立减7.5万元,每月电池月租仅元。由此看来,如何打消用户购车顾虑、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特别是焦虑,真正普及更适合中国的智能汽车才是目前行业最大的“焦虑”。不同品牌探索不同方向,从而让智能汽车的品类做大,才能真正改变出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