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农村,大多是因为农村的广阔。
比起城市里大片大片的高楼,想要看看夕阳和朝阳,都要爬很高的楼才能看到。
而农村,却有大片大片的田野,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偶尔去农村走走,真的是一种享受。
农村地大物博,大自然里就有很多野生的宝贝。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种野果子,则是很多农村孩子的儿时记忆。
在我老家农村,爸妈们把它当小西瓜来。
它是常年帖在土地或者石头上的伏地魔,与树木不一样,它不是那种在枝头开花结果的植物,而是像红薯一样,将果实藏在土里的家伙。
没错,今天要和大家判的就是野地瓜!
野西瓜,家地瓜
人们常说“家花没有野花香”,而对于地瓜来说,也有“家野”之分。
家地瓜就是农村人自己种的地瓜,是不允许别人采摘的。
而且家地瓜,我老家叫红薯或者山药,是的,市面上说的山药,在我老家叫“大山药”,以此来区分红薯与山药的区别。
有的地方说的地瓜,也是我们这边说的“地萝卜”,每个地方还是有些差距的。
而野地瓜,就是长在山坡上没人管的,野生的,谁都可以采摘来吃的。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野地瓜和地瓜的形态相差挺大的。
家地瓜长得很大,而且大多是长的,一般农村觉得,原型的地瓜口感都没长形的好。
而且家地瓜可以生吃、煮吃、油炸着吃,或者烤着吃。
但对于野地瓜来说,就只能生吃。
而且野地瓜还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吃,有的是母猪地瓜,是不能吃的。
至于二者差距如此之大,却都叫地瓜。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它们的藤蔓。
家地瓜的藤蔓喜欢在地上延展,而且只会一直生长,不会开花。
野地瓜也是如此,只是相对家地瓜来说,野地瓜的藤蔓更扎实,甚至像树根一样,很难弄断。
野地瓜的特性
就连种植方式,二者也很像。
家地瓜一般农村人都会先用地瓜埋在土里,等地瓜长出芽,牵出藤来,再把这些藤和叶子截成小条,把它们分别埋进土里。
不久这些藤就会生根发芽,活过来后一点点长大,还能结出硕大的果实。
而野地瓜也可以这么培育,相对来说,野地瓜更加好栽活。
没有人照顾的野地瓜更耐寒、耐旱、耐贫瘠、耐水湿。
在农村,要说我最佩服的植物,大概就是野地瓜了。
因为常常能看到野地瓜从石头缝里长出来,以过人的长势覆盖大块大块的石板、草坪。
而且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野地瓜照样不死,万古长青。
所以很多人利用它的这个特性,将其种植在公园容易被人践踏的场地。
因为它的藤蔓比较扎实,不容易被踩死,加上它们发育较快,常常像一大张网一样保护着大地。
也常被用作防沙固土的植被来种植,适合种植在沙漠、泥石流严重的山体上。
而且野地瓜藤蔓生长很快,也可以当做吊挂盆景观植物来养。
不过因为野地瓜人工培植产量较低,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栽它的,更多的是来自野生。
野地瓜,农村人的味觉记忆
野地瓜也叫地瓜泡,重庆农村也叫“地鼓儿”,甚至有“五月五地鼓儿鼓,陆月陆地鼓儿熟,七月七地鼓儿齐,八月八地鼓儿爬,九月九地鼓儿走”的俗语。
这句话其实很好的概括了这种植物的生长,一般野西瓜的果实成熟时期就在6月到10月,也就是端午节之后。
地瓜一般在5月份就要开始结果,但要到6月才会熟,怎么判断呢?
没有成熟的地瓜,虽然很大,但捏着是硬的,而且颜色偏黑。
而成熟的地瓜捏着则是软的,而且看上去皮比较薄,有点偏粉色。
但不是所有软的,粉的都是成熟,可以吃的,有时候运气不好也会找到母猪地瓜。
我们那边是这么形容的,母猪地瓜就是,虽然是软的,也粉粉的,但剥开里面,是空的,果肉没有水分,干干的附在外壳边缘。
吃了母猪地瓜,会扯母猪疯(口吐白色唾沫)。
而成熟的野地瓜,剥开里面水分充足,能闻到一股清香,果肉全都聚集在中间,还能溢出白色的乳汁。
成熟的地瓜口感特别好,小时候在山坡上找到成熟的野地瓜,都会用手擦擦外面的泥巴,剥开后一口吃掉。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卫生,但在农村,很多人觉得带点泥吃,反而更入味儿。
小时候,我记得有个山坡上满是这种野西瓜,一到成熟的季节,隔很远就能闻到一阵清香,有时候为了找地瓜,会把牛儿栓在那边一下午。
野地瓜其实还蛮常见的,主要分布在贵州和四川,其他的西藏、云南、甘肃等地也有生长。
不过野地瓜的产量并不高,虽然结果很多,但能吃的却不多。
农村人的医药箱
不过野地瓜也是全身都是宝,它的全株都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白带的特效。
还常被用来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腹泻、痢疾、乳腺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而且在农村,遇到流鼻血、摔伤、被狗、*舌等咬到,也会用野地瓜来止血。
具体,可以采摘些野地瓜叶子和藤蔓捣碎,外敷在受伤的地方,就能达到止血祛*的作用。
因为野地瓜一年四季都有生长,而且比如在我老家,田间地里都很常看到它们,所以也常被看做农村人的医药箱。
马上就要四月了,野地瓜已经开始发芽生长,预备结果散发芳香。
我喜欢这样的植物,即使不开出迷人的花朵炫耀枝头,但却用平淡的果实,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香味儿。
吃过野地瓜的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个人已经很多年没吃过了,不知道今年有没有机会?有没有口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