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时不时地扇动几下翅膀,两个星期后能引起公里外某个城市的一场龙卷风。
这是“蝴蝶效应”,讲的是微小个体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它不止在大自然中发生,还有我们生活的社会,正如一部反映现实问题的影片可以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创造不可小觑的公共效益。
看电影,很多时候人们看的不是情节,而是故事背后直击的生活,是那些让人感动的“遥远的相似性”。
一次次触动,将演变成什么?
来看看下面这6部电影说了什么,为整个世界带来什么——
《少年的你》
(年,曾国祥导演)
少女魏莱死了。
所有人想搞清楚她是谁害死的,但只有陈念和小北知道——前者是魏莱同班同学,长期饱受魏莱带头的小团体欺凌,后者是好学生陈念无意相识的小混混,作为陈念保护者的他也有很大嫌疑。
是报复吗?到头来魏莱的死亡是意外,不存在所谓真凶。
*在主角易烊千玺和*的加持下收获15亿票房,令校园霸凌议题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何以为家》
(年,娜丁·拉巴基导演,黎巴嫩)
法庭上,持刀伤人的赞恩向法官控诉,“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赞恩不知道他多少岁,也许十二岁。难民区长大的他没有户口,从小食不饱穿不暖,看着妹妹被父母强行卖给杂货店老板作妻子,自己也无力阻止。
他逃出家里,被一个对儿子满怀爱意的“黑户”女人收留,但没多久再次无处可归,更把刀锋指向了害死妹妹的杂货店老板。
*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评审团奖,还让现实中作为叙利亚难民的演员赞恩与其家人得以移居挪威。
《我不是药神》
(年,文牧野导演)
“程勇的主观意愿是救人,而非盈利。”
“假药贩子”程勇被拘捕后,辩护律师为他申辩。
作为一个潦倒的商贩,程勇曾为了利益远走印度,把低价盗版药品护送回国卖出。当见证各个绝症患者及其亲朋被天价药耗尽金钱与生命的惨况后,他的铤而走险却变成赠药救人,甚至以自己的人身自由为代价。
*票房高达30亿元,引发国内对“天价药”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