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泻怎么回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虚是什么,应该怎么调理它丨苏叶猫漫画中 [复制链接]

1#
土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45933.html

by:桐君小野姜汁

医学指导:东聿

(以上是我遇到的真实对话)

因为最近有人提问了脾虚的问题,再加上遇到这件事。

所以,说下脾虚这个老生常谈的事。

首先,事情是这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老中医提出:

中医将全部负责消化吸收的器官,统一称为脾,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器官。

这种分类方法,既方便诊断也方便治疗。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

在西方,由于解剖技术发展较快,他们选择以解剖为分类方法。

这两种方式本无优劣之分,中医把身体里起消化吸收作用的叫脾,西医把肚子里负责免疫、造血、过滤的一块肉肉叫spleen。

只是后来……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不知道是哪位翻译家脑子一抽,他决定

从此之后,脾就有了两种意思。

但是

这种翻译方法造成了极大的误会和混淆。

比如,很多人看到西医书上说“spleen(脾脏)”是免疫器官,他们就跑来指责中医的“脾”不正确。

拜托,根本不是一回事好不好,同名而异物啊。

总之,中医的“脾”是指所有负责消化吸收的脏器和组织。

至于肚子里具体哪些地方属于“脾”呢?

由于目前医学的局限,尚不能完全透彻身体的运转方式,在这也不能下最终的定义。

搞明白基础知识之后,那么,所谓“脾虚”是怎么回事嘞?

脾虚并不是一个病,它就像中文词汇一样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阿呆:“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这只是一个统称,包含有多种意思……

它大体可以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

1.脾气虚

首先……脾气虚不是说性格好,脾气小,而是指脾的“气”不足。

气,可以理解为一种驱动身体运转的能量。

脾气虚,就是脾的能量、动力不足,脾运行效率低。

脾要消化食物,并输送给全身。

脾气虚,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输送营养到全身就受到影响。

脾不能运化食物,肚子里的食物就久久不能消化,产生腹胀。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消化能力差就会食欲下降。

脾吸收的营养少,就会全身乏力,甚至久而久之,全身脏腑都会变得衰弱。

营养都排了出去,就容易大便不成型、大便黏。

以上就是脾气虚的主要症状。

应对方法就是补脾气,首推四君子汤(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

这个方子特殊之处在于,里面四味药药性温和,不寒不热不燥,温润如谦谦君子,和外面那些虎狼之剂一点都不一样,故得此名。

这是脾气虚的基础方,非常常用且有效,常服可日渐充实脾气。

若有腹胀存在,由于四君子中没有行气消胀的药,需在其基础上加行气药,如香砂六君子汤(药店有丸剂出售)

第二,脾还负责水的运化,就是把全身产生的废水,输送给肺、膀胱等,变为汗、小便排出。

脾气虚,就会造成废水停聚,这就是所谓的:湿气重……

而湿气的特征,以前曾专门写过,可参考这里:什么是“湿气”丨苏叶猫漫画中医

这种情况可以长期喝茯苓,茯苓性质温和,不凉不热,是极佳的祛湿药,还略能健脾。就是口感差……跟石灰似的。

而受推崇的薏苡仁和红豆,由于性凉,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

也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这是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加了很多祛湿健脾药,可用于脾虚湿盛。(药店也有售)

2.脾阳虚

还有一种脾虚,是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这很好理解:整个脾都在冬天一般,寒冷、无力、困顿。

有的人吃凉的拉肚子,喜欢热食,肚子怕冷,容易乏力、食欲差、大便稀,那基本就是脾阳虚了。

这时不宜只补气了,必须要用温阳药。

此处推荐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这是将四君子,去掉茯苓,加温热的干姜而成,是很好用的温补脾阳药。

不过理中丸似乎药店少有,只有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热性更强,不推荐长期吃。

3.脾气下陷

古人发现,有的人得了长期腹泻、脱肛、子宫脱垂一类“下垂”的病,使用补气健脾药,很多人就会痊愈。

因此,有了脾气主升的说法,即:脾可以维持脏器不坠,推动气机上行。

一般脾虚比较重时,可能出现这种脏器下垂的情况。

所以,有着脾气虚的乏力、食欲差、大便稀,又有着长期腹泻、脱肛、崩漏、子宫脱垂等等病情。

那就可能是脾气下陷了。

这种脾虚,补气是可以的,但还要加点升举的药,才能把久泄、脏器脱垂给推回去。

这类病情,推荐用药:补中益气汤。

是补气的四君子,和升举的升陷汤合二为一,加减而成,具有很强的健脾升举作用。

以上,就是常见的三类脾虚,此外还有脾阴虚、脾不统血之类的脾虚,我想这算进阶内容了,碰上的话,最好还是看医生吧。

脾胃,是身体最重要的基础,不管气、血、精、津、阴、阳等等的一切,都是靠脾胃吸收营养才生成而来。

读中医古籍,更会发现,所有医生都反复强调,固护脾胃、脾胃、脾胃……

所以,照顾好脾胃,才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

不宜盲目用药

苏叶猫

欢迎投喂猫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