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常
便
血
,
痔
疮
还
是
肠
癌?
俗语说“十人九个痔”,
许多人发现便血的第一反应就是痔疮,
医院里也常常能听到不少患者朋友
发现便血许久却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
结果一查竟是直肠癌。
当肺癌、肝癌成为人人生畏的“大魔头”时,大肠癌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癌症“大魔头”。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是37.6万,死亡病例为19.1万。其中大部分是30-40岁的中青年!
直肠癌和痔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但是有不少人误把直肠癌当痔疮治。
所以其实两种疾病并没有必要联系,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互相转换化。不过,据临床统计:有近90%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都是被误诊,因为二个疾病在早期都会有便血症状,所以绝大部分被误诊为痔疮,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直肠癌与痔疮有什么区别呢?
直肠VS痔疮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
直肠癌初期与痔疮都会有便血的症状,所以我们怎么辨别呢?
答案:看大便!!!
NO.1便血性质不同
痔疮所致的便血,血色鲜红,有带血(手纸染血、粪便外周附着鲜血)、滴血(血液点滴而下)或射血(血液射出)几种症状。直肠癌的便血,常见血色暗红、紫红或伴有粘液,很少有滴血、射血症状。如若发现粪便外周附着线条样血液但肛门不痛、或便血像腹泻样泻出,这种情况很少是因痔疮所致。
NO.2直肠癌常伴有肠道症状,痔疮少见
痔疮是直肠末端、肛管部位的疾病,不常有肠道症状。因而如有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大便次数增多,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习惯改变,粪便变细变形有凹槽,下腹隐痛,肛门坠胀,便意不尽,脓血、粘液便等,应视为肠道疾病,尤其警惕直肠癌。遇到这些情况,患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NO.3肿块性质不同
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块往往不会缩小,只会逐渐长大,呈菜花样,淡红色,触之易出血;而痔疮水肿所出现的肿块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触之不易出血,直肠癌晚期有时会因为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频,骶前神经被侵犯后会出现剧烈持续的疼痛,如移到肝脏,可出现肝肿大、*疸,并有贫血等现象,而痔疮就不会有这些表现。
直肠癌可通过以下四点进行早期判断:1.大便颜色异常黑色、暗红色、果酱色,也许会带有粘液或脓血,总之不是鲜红色。
2.大便习惯明显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多,尤其是短时间内比平时明显变化的更要注意;
4.会有肛门坠胀的感觉,或排便后不久又出现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痔疮则多见以下三点:1.大便时出血为鲜红色,但大便本身颜色不变。
2.大便时有小疙瘩脱出肛门,或会有一定痛感。
3.经常便秘。
肠癌为什么会越来越高发?
根据肿瘤发病率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位居第四位,仅次于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之后;而死亡率也排在第四位,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之后。
对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可以发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肠癌患者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在城市癌症发病率中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并且上升趋势明显,而中国大城市的肠癌发病率已经与美国相当。
为什么直肠癌需要早期发现?
因为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
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95%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只有5%。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哪些人容易被直肠癌盯上
1、高油脂高蛋白的饮食人群容易得结直肠肿瘤。
2、有腺粒性息肉病史或者有结直肠癌家族病史。
3、部分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也认为是癌前病变。
4、吸烟、肥胖也是跟直肠癌可能有一些关系。
肠癌是吃出来的病吗?
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用来形容肠癌是最合适不过的。大城市居民偏好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比较明确的易患肠癌的生活方式。
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有:体重超标,爱食腌制红肉,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锻炼。
红肉、高蛋白、高脂肪、腌制、油炸食品的过多摄入,已经明确是肠癌的高危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一类致癌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腌肉腊肉等加工肉制品是诱发食管癌、胃癌的高危因素,而长期过量食用红肉也会增加肠癌的患病机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少吃或不吃加工肉制品,避免过量进食红肉,更要慎选肉类烹调方式。
在世卫组织已确定的致癌物中,与饮食有关联的有槟榔、烟草、酒精、苯并芘等多环芳香烃、*曲霉素、亚硝胺、丙烯酰胺。
其中,苯并芘在烧烤肉类尤其是烤焦的肉中含量较高,*曲霉素主要在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中,亚硝胺主要在腌制和熏制食物中常见,丙烯酰胺则在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等中含量较高。
肠癌怎么防?
想要预防肠癌,平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愉快的心情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减: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控制烟酒,控制体重。
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与饮食中脂肪增加有关。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减少红肉摄入,多吃白肉为最佳。
而这里的“平衡饮食”是指高纤维素、适当的蛋白脂肪摄入,足够的摄入水量和平衡的肠道菌群——对于市面上很热的“益生菌”,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除此之外,及时治疗譬如息肉、炎症、便秘这样的小病,同时注意体检健康,发现大便隐血也要引起注意。
二加:增加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多食用粗粮。增加运动量。运动建议: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调气血,通经络,保健康,扫码